马槽山与马槽河

分类: 山川津梁 |
清康熙《庐江县志》(卷之三·山川)载:“马槽山,治西四十里。有大小马槽。形势远接,各山半有石槽,大者长二丈,小者长丈五六尺,形自天成,不假椎凿者也。槽傍有人马足迹,曹操偿立寨其上,名金子。”
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山川):“马槽山,距治西四十里。山半有石槽,大者长二丈,小者长丈余,形自天成。
槽傍有人马足迹,相传曹操偿寨其上,名金子寨。”“金子寨,一曰天子寨,在马槽山,山势险峻,曹操常屯兵于此。”
两部县志记载文字有异,但内容雷同,即山上有两个石槽,大者长7米,小者3米多,槽傍有人马足迹,故得名“马槽山”。
马槽山乃大别山余脉,绵亘蜿蜒百余里,境跨今万山、汤池、柯坦三镇。其境内层峦叠嶂,奇峰林立,地方志“山川”记载其峰岭即有22座,诸如刘郎寨、高皇岭、走马岭、打鼓岭、百花寨、老和尚包、玉跸山等等。
马槽山中至今仍有点将台、打鼓尖遗址可见,相传曹操常上岭登台击鼓调兵。据当地老人说,山中地皆曹军所屯垦。今庐江人王善华有《浪淘沙·马槽》词为证:
两谷夹平川,烟树晴岚,马槽形似耐人看。曩日曹营还记否?纵马挥鞭。
啸傲翠微巅,极目无边,新征四化越雄关。栉比农家齐富庶,锦绣庄园。
与马槽山相连的山脉有玉跸山,在柯坦境内,“世传曹操屯兵拒吴尝饮马于此”。当年曹操在玉跸山上屯兵养马,下有饮马池。清光绪《庐江县志》记载有《饮马池》诗:
魏武拒吴意志坚,跸山饮马大河边。
前人留下曹王庙,今忆三国话古贤。
就具体马槽山峰而言,有大、小马槽山之分,清光绪年间,曾以大、小马槽为名,置大马槽镇,小马槽镇;在当代地情资料书中,统称之为马槽山区。马槽群峰之源流山泉汇集成河,谓之马槽河。
清光绪《庐江县志》(卷之二·山川)载:“马槽河,距治西四十里,水接马槽内诸山。北流至板桥闸入双河。”
该河源于马槽山区,系白石天河的上游,巢湖南岸源头之一。今日之马槽河,流经龙潭、石头寨、三冲汇流、冷泉、果树老街、茶花园、母子龟、红崖秋月、瑜乔琴吟,最后汇入金汤湖;再经金汤水库东北流至中吴桥,又绕东南于三汊河入白石天河,全长36.3千米。
沿着幽长的马槽河逶迤而行,随处可见峰、怪石、险壁,河两岸绿草如茵,溪流潺潺,曲径通幽,旖旎迷人,恰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廊。尤其是初秋夏末,马槽河沿岸鸟语花香,秀山绿水中,一串串景点似珍珠、似线装书,让游人流连忘返……
附:马槽村沿革
民国年间,以境内有马槽山首置马槽保,隶属汤池乡。新中国成立后,置马槽乡,驻地季塝(季姓山塝庄),隶属柯坦区;1950年,马槽乡划归汤池区。1961年成立马槽公社,下辖百花、佛岭、牛冲、马槽、大塘5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级建制,所辖大队改为村委会,隶属汤池区。1992年撤区并乡,置县直属汤池镇,原马槽乡所辖村隶属汤池镇。
2003年,全县村级规模调整,马槽村与牛冲村合并,组建新马槽村委会。
该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约9000亩,耕地290亩,茶园480亩,全村总人口2640人,辖11个村民组。全村三面环山,交通便捷,汤果公路横穿而过,旅游环境优美,生态植被优良,茶香物美,民风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