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新注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

(2018-07-20 11:23:50)
标签:

转载

分类: 素质修养
神农部落有娲氏男子名曰安登入赘少典氏,生炎帝;
神农部落有蟜氏男子名曰附(符)宝入赘少典氏,生黄帝。神农部落少典氏某男子入赘有娲氏,生蚩尤。

《索隐》(文阁新注:书名,全称为《史记索隐》,索《史记》之未载而补之也。作者司马贞,自号小司马,生平不详。)小司马氏云:太史公(文阁新注:即司马迁也,见《史记·五帝本纪·赞》之注。)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迄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文阁新注:即《大戴礼记》,传为西汉戴德作。)有《五帝德》篇,又《帝系》(文阁新注:《大戴礼记》之另一篇。)皆叙自黄帝以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以还(文阁新注:还,回也。以还,犹言以前也。),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已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今并采而集之,作《三皇本纪》。虽复浅近,聊补阙云。(文阁新注:二人行,必有主从,故虽尚古亦必有帝王焉。然其名不必为天子、帝王也。儒者以天地人三才、水火木金土五德配上古圣君,遂有“三皇五帝”之谓也。道家奉三清、三皇,三皇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也,于太昊、少昊之说亦合。三皇其人,窃以为不必深考,唯知列于三皇者其传也久;未列入者则不著。此华夏民族重名之故也。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信夫!)

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蛇身人首,①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②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羲氏。③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作三十五弦之瑟。木德王,注春令,故《易》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④都于陈,东封太山。立十一年崩。⑤其后裔当春秋时有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之胤也。

注:
① 《索隐》按:伏羲(文阁新注:伏羲氏,又作宓牺氏、虙牺氏、伏牺氏、伏戏氏,又称包牺氏、庖牺氏、炮牺氏。燧人氏,古天子也,行钻木取火,烧土为陶,人自此熟食,其智益进。燧人氏之时,距今约两万岁。其后万年,伏羲氏兴。羲、牺同意,古以称野兽;伏羲者,降伏野兽之意,言伏羲氏实中华狩猎神也。人猿同源,杂食,故其狩猎之习久矣,由此观之,伏羲实应列燧人之前而为中华首帝也,正与《易》同。考之古籍,伏羲之事,始见于《庄子》,至刘歆而为百王先,“继天而王”。),风姓,出《国语》。其华胥已下,出《帝王世纪》。然雷泽,泽名,即舜所渔之地,在济阴(文阁新注:今山东荷泽地区。)。成纪亦地名,按,天水有成纪县(文阁新注:在甘肃。文曰蛇身人首者,言其族图腾也。)。
② 《索隐》按:谯周《古史考》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也。(文阁新注:“仰则观象于天”诸句,《易》有载也。伏羲造八卦之说于后世影响甚巨,非由《帝王世纪》,实由《易传》之行也。俪,量词,一对。)
③ 《索隐》按:事出《汉书·历志》。宓,音伏。(文阁新注:罟音古,亦网也。佃,通畋,猎也。宓,音密,通伏、虙。)
④ 《索隐》按:位在东方,象日之明,故称太皞。皞,通昊,明也。(文阁新注:皞昊相通,昊言广大也。太皞之称,古已有之,为东夷君长,《左传》有载:“陈,太皞之虚也”。其以伏羲为太皞者,本于刘歆《世经》;下文“炎帝”与“神农氏”并称,亦本刘歆也。震,八卦之一,后天八卦列于东方,象雷。《月令》,上古之文也,记十二月之礼,今存于《礼记》。)
⑤ 《索隐》按:皇甫谧:伏羲葬南郡。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之西也。(文阁新注:今河南淮阳城北有太昊伏羲陵,朱镕基题曰:羲皇故都。)

(文阁新注:另,秦汉以降,多祭伏羲女娲者,所遗壁画纹饰颇丰。其图往往人首而蛇身,作交尾状,伏羲持矩以象方正,女娲持规以象圆通。伏羲女娲故事,前文有载,此不赘述。)

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无革造,惟作笙簧,①故《易》不载,不承五运。一曰,女娲亦木德王,盖宓牺之后,已经数世,金木轮环,周而复始,特举女娲,以其功高,而充三皇,故频木王也。当其末年也,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鼇足以立四极,聚芦灰以止滔水,以济冀州。②于是地平天成,不改旧物。

注:
① 《索隐》按:《礼·明堂位》及《世本》皆云女娲作簧。
② 《索隐》按:其事出《淮南子》也。(文阁新注:祝融,上古人名也。亦有以之为三皇者,列于炎帝后。女娲故事,请参前文《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女娲娘娘》。)

女娲氏没,神农氏作。①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为姓。②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万人。始教耕,故号神农氏。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遂重八卦为六十四爻。初都陈,后居曲阜。③立一百二十年崩,葬长沙。神农本起烈山,故《左氏》称烈山氏之子曰柱,亦曰历山氏,《礼》曰历山氏之有天下,是也。④神农纳奔水氏之女曰听訞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而轩辕氏兴焉。⑤其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皆姜姓之后,并为诸侯,或分四岳。当周室,甫侯、申侯为王贤相,齐、许列为诸侯,霸于中国。盖圣人德泽广大,故其祚胤繁昌久长云。

注:
① 《索隐》按:三皇,记者不同。谯周以燧人为皇,宋均以祝融为皇,而郑玄依《春秋纬》以女娲为皇,承伏牺,皇甫谧亦同,今依之为说也。(文阁新注:谯说为燧人、伏羲、神农,宋说为伏羲、祝融、神农,或曰伏羲、神农、轩辕。)
② 《索隐》按:《国语》,炎帝、黄帝皆少典之子,其母又皆有娲氏之女。据诸子及《古史考》,炎帝之后,凡八代五百余年,轩辕氏代之,岂炎帝、黄帝是昆弟而同母氏乎?皇甫谧以为少典、有娲氏,诸侯国号,然则姜、姬二帝同出少典氏,黄帝之母又是神农母氏之后代女,所同是有娲氏之女也。(文阁新注:人身牛首,为图腾。或曰炎帝以鱼为图腾,今半坡人是也。或曰炎帝族以精卫为图腾。)
③ 《索隐》按:今淮阳有神农井,又《左传》鲁有大庭氏之库是也。(文阁新注:耜音四,木锨也。揉,使弯曲也。耒,直柄,双齿刃。耨,音nou,去声,除草用具,似锄。赭,赤褐色。大庭氏,古王者名,见下文。)
④ 《索隐》按:郑玄云:历山,神农所起,亦曰有烈山。皇甫谧曰:历山,今随之历乡也。(文阁新注:《左传》、《国语》皆记烈山氏之有天下,其子曰柱为稷,能殖百谷百蔬。据顾颉刚考证,周之初年,祀禹、稷,禹为社即土地之神,稷为五谷之神。战国以降,禹、稷皆为舜臣,后世遂以神农为五谷之神。至刘歆,则赤帝、炎帝、神农氏、烈山氏合而为一。今湖南有炎陵县,为炎帝崩所,古属长沙。厉山,今湖北随州厉山镇;姜水,今陕西宝鸡。炎帝生于厉山,而长于姜水。)
⑤ 《索隐》按:神农之后凡八代,事见《帝王代纪》及《古史考》,然古典亡矣,况谯、皇二氏皆前闻君子,考按古书而为此说,岂至今凿空乎?此纪亦据以为说。其《易》称神农氏没即榆罔,犹袭神农之号也。(文阁新注:訞,今统作妖,精怪也。榆罔,又作禺王,或以为夸父,其子孙遍五大洲。《帝王世纪》载炎帝后为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凡八代五百三十年。《山海经》载炎帝后为炎居,即柱;柱后为节并、戏器、祝融、共工、后土、信、夸父,凡九代。而太史公生年早于诸人,论及三皇,曰:神农以前尚矣……吾不知已。何皇甫等反而知之?)

一说三皇谓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既是开闢之初,君臣之始,《图纬》所载,不可全弃,故兼序之。

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澹泊无所施为,而俗自化。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一万八千岁。①地皇十一头,火德王,姓十一人,兴于熊耳、龙门等山,亦各万八千岁。人皇九头,乘云车,驾六羽,出谷口。兄弟九人,分长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万五千六百年。②


注:
① 《索隐》盖天地初立,神人首出行化,故其年世长久也。然言十二头者,非谓一人之身有十二头,盖古质,比之鸟兽头数故也。(文阁补注:《图纬》,非指一书,即《河图》、《洛书》及谶讳之学也,多为两汉附会之说,不足凭也。摄提,即摄提格,岁星在寅。此古之岁星纪年法也。又,前文曰“十二头,后文曰“兄弟十二人”,明为同指也,非“比之鸟兽头数也”。)
② 《索隐》天皇已下皆出《河图》及《三五历》也。

自人皇已后,有五龙氏、①燧人氏、②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斯盖三皇以来有天下者之号。③但载籍不纪,莫知姓王年代,所都之处。而《韩诗》以为自古封太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尽识。《管子》亦曰,古封太山七十二家,夷吾所识十有二焉,首有无怀氏。然则无怀之前,天皇已后,年纪悠邈,皇王何升而告?但古书亡矣,不可备论,岂得谓无帝王耶?故《春秋纬》称自开闢至于获麟,凡三百二十七万六千岁,分为十纪,凡世七万六百年。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雒纪,五曰连通纪,六曰序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回提纪,九曰禅通纪,十曰流迄纪。盖流迄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是以录于此,补纪之也。

注:
① 《索隐》五龙氏兄弟五人,并乘龙上下,故曰五龙氏也。
② 《索隐》按:其君钻燧出火,教人熟食,在伏牺前,谯周以为三皇之首也。
③ 《索隐》按:皇甫谧以为大庭已下一十五君,皆袭庖牺之号,事不经见,难可依从。然按古封太山者,首有无怀氏,乃在太昊之前,岂得如谧所说?(文阁新注:开辟,天地初始也;获麟,汉武帝获麟之年也,为《史记》之终也。)

另注:请参前文《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代表》。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