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高氏有关研究 |
高获卒于苏州石城。 石门高氏家族
石门行政村以高氏家族人口为主体,故曰石门高村。高氏总人口约为650,占石门村总人口的55%以上。高氏家族主要集中在石门高自然村。
根据石门高氏宗谱““西汉惠帝二年戊申文诱公拜宜阳县令以言事,謫(贬斥
贬黜意思)为边塞民,右丞相王陵奏复厥职,公力辞之,遂于四年庚戌姑苏城南东廊围而居,……”,就是公元前190年遂于姑苏。经多方查找史料,未找到有效资料。也未能找到西汉时期城南东廊围。西汉惠帝是西汉第二代皇帝刘盈,惠帝二年,即公元前196年,则非戊申,而是丁未。故上述记载于史不合。但石门高宗谱载有“西汉居千载、东源第一家”,
“东源望族,渤海世家”。
这说明,石门高氏原居西汉,西汉结束则迁东源。东源汉石城县(今池州市贵池区)治西十余公里,东汉逸士获公地。
《后汉书<方术列传第七十二>》“高获字敬公,汝南新息人也。为人尼首方面。少游学京师,与光武有旧。师事司徒欧阳歙。歙下狱当断,获冠铁冠,带鈇锧,诣阙请歙。帝虽不赦,而引见之。谓曰:“敬公,朕欲用子为吏,宜改常性。”获对曰:“臣受性于父母,不可改之于陛下。”出便辞去。获遂远遁江南,卒于石城。石城人思之,共为立祠。”
经考,东汉光武帝二年为(公元26年)戊申。这就佐证了,东汉光武帝二年戊申,获公遂远遁江南,至光武帝四年庚戌到达汉石城县东源。成为汉石城东源高氏第一家。至今为1985年。石门高宗谱楹联“西汉居千载、东源第一家”,“东源望族、渤海世家”,
蕴藏、佐证了石门高氏是获公后裔的真正世系。
《光绪贵池县志》123页载“东汉高敬公获不应光武召,卒石城。石城之有高墓所出来矣。……光武今湮塞久矣,祠改祭水神,无知获者,刘氏乃作敬公主,复其肸蠁妥其灵……”,今,三圣姑庙宇是也。
但是,石门高氏是何时由汉石城东源迁今石门?
因东源为“月”型之地。“月”随时而圆缺,“人”随时而波折。宜避忌之。石门,又曰“石崇”。是横跨两县之“ 牛”型。
“牛”为魁。魁则兴。传说因此而由东源迁入石门。
池州《嘉庆府志》《乾隆府志》《贵池光绪县志》,有李白作“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论…。”虽“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是南朝谢灵运所作,但李白的“兴与谢公合”则有佐证了,石门高氏是永嘉年,由东源迁入现石门。
对照宋避疫离开石门900余年的万贵公裔族宗谱“石城魁峰(因魁峰水口兩山中通曲徑流泉石壁奇峭相峙號曰石門),八世祖伋由石城迁”(注:获公为沧州五世祖),即,获公的四世孙伋公,由石城东源迁石城魁峰石门。
按照30年一代计算,四世为120年,加上前28年,就是148年。那么,东汉永嘉年是公元145年,实际29.25年一代,是科学吻合的。这就充分证据论证了获公四世则于东汉永嘉(公元145年)徙石城石崇(现称石门),故石门高氏“东源第一家”也。至今已有1868年历史。池州石门高氏历史之悠久极为少见,石门乃为当今高氏家族最古老村落。现已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公布《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根据记载,获公支裔,至迁入魁峰后,子孫愈盛,家業亦隆,瓜繁椒衍,早在盛唐之前,魁峰高氏就蕃衍池州青阳乌谭、东至、石台、黄山、太平、宣城、宁国、安庆、曹县、庐江板桥、泾川、六安、潜山、望江、燕北、新塘、浙江会稽、长兴、江苏、姑苏、扬州、吴江、庆元、辽东、徐州、湖广、四川、汝南、上党、东政、延州、贵溪、济南、黄州、嘉兴、南昌、彭泽等全国各地。根据石门高宗谱记载,获公的裔孙高洪(高傒公25世孙)又创建了渤海堂高氏。
高路加编辑的《高姓全史》(342页)“石城派高氏世系”,汉石城获公裔,又分为汝南、宣城、、渤海、南阳、幽州等分支,则充分佐证了石门高氏宗谱的记载、历史上的辽东高氏、高允、北齐家族、隋唐的高颎、高孝基、高士廉、高崇文、高琼、高越、高承简等等,都是来之石城魁峰。
敏松池州魁峰高(228232438) 2013-12-11 21:10:16
但是,石门高氏是何时由汉石城东源迁今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