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一个坡——老牛坡遗址(西安市灞桥区人民政府网)
(2018-05-07 10:38:36)分类: 中华文明溯源 |
一个坡——老牛坡遗址
老牛坡遗址位于灞桥区洪庆街办燎原村北、西,历年来这里曾多次出土过商周时代的青铜器。1985年夏、秋两季,西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与试掘,基本上搞清了老牛坡遗址的性质及内涵。1986年春季,西大历史系八三级考古班同学,又对老牛坡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老牛坡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1100年)遗址。老牛坡遗址商代遗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与车马坑、陶窑等,出土各类铜、陶、玉、石、角器。发现有一座东西长37.5、南北宽约15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遗址中发现青铜冶铸残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墙皮残块等。墓地位于遗址南侧,除发现有车马坑、马坑外还发现有墓葬50多座,中型墓椁室有边箱,这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墓葬边箱实例,对于研究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多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陕西老牛坡大型文化遗址发掘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商文化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根据地”,是陕西规模最大的商代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分布最西的夏代文化遗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西安至商洛高速公路穿越老牛坡遗址路段发现的夏商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一共揭露灰坑219座,墓葬25座,发掘了各类文物是600多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墓葬中有商代墓葬21座,夏代墓葬3座,这些都是小型的墓葬。商代墓葬中有随葬品的仅有5座都是陶器,而且这些墓葬中没有发现葬具的痕迹,大小仅仅能容一个人的身体,绝大多数墓葬也没有随葬品,所以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地位低下的手工业者、平民或者奴隶。夏代墓葬有3座,其中发现了3座坑,一座中层的铺有一幅完整马的骨架,底层有数块大河卵石;另外一座底部也是布满了大河卵石,并且两个大的蛀洞;这两个坑的性质是不是祭祀坑还是土葬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次在老牛坡遗址发掘出了相当于夏代的墓葬、灰坑及壕沟,也是目前发现的分布最西的夏代的文化遗存,说明夏文化在当时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关中的中部地区,为我们研究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以及古代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著名学者陈正奇经研究认为华夏源脉在灞桥。他在研究中称,灞桥境内的老牛坡遗址的最底文化层与半坡遗址同属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老牛坡遗址发掘报告结论称:老牛坡遗址为古崇国所在。“鲧封崇伯”,鲧生禹,禹生启,启建立夏王朝,他们都属于夏后氏。这样就和今蓝田县最西边的华胥古国连为一体。华胥氏的“华”和夏后氏的“夏”就构成了华夏。这是目前对华夏源脉最新的认识。而半坡时期的先民,已经完成了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半坡的人面网纹盆、双耳尖底瓶、符号文字都具备了人类文明的象征。因此完全有理由说中华五千年文明被西安灞桥的半坡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千年。从老牛坡遗址到半坡遗址,我们有理由说文化的根源在灞桥,灞桥传承着文化的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