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节·文化节·防疫节·艾之节

(2016-06-14 16:26:04)
分类: 自由话题

  刚过去的端午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属于文化节日,但是它原本是古代的防疫节,以门上插艾为标志,所以也是艾之节。

  且不说纪念屈原、赛龙舟、吃粽子,仅“端午”这个词就蕴含着传统文化。端,初也,开端也。午,是十二地支之一,排序第七。十二地支对应农历的十二个月,排序第一的“子”对应的不是正月,而是十一月,为什么呢?原来,十一月里有一天,是一年当中白天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冬至”。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冬至”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一年的循环开始。所以“子”对应十一月,十一月也叫子月。排序第七的“午”对应五月,五月也叫午月。五月里有一天,是一年当中白天最长的一天,这一天就是“夏至”。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夏至日属于“极阳”,极阳则伤人;“夏至”过后,白天一天比一天短,阴气回升,那么疫邪病魔开始作祟,荼毒于人。所以五月为“毒月”。阴阳五行理论的一个分支叫“数术”,简单的解释就是寓意吉凶于数字。按数术,五与恶(wu)谐音,五月初五即为“毒月恶日”,是个凶日,从这一天起,要驱邪禳魔,预防疫病。初五也叫单五,相对于十五、二十五,单五也叫端五(五的开端),端五在午月之内,又称“端午”。

  端午原本是个防疫节,有《夏小正》为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夏小正》之正,政也。戎与祀,国之大事,谓大政;农事,国之小事,谓小政。《夏小正》记载夏代农事月令,仅残存400字,而关于端午,却有宝贵的“煮梅”、“蓄兰”字样。古代大儒们注疏为“此日蓄采众药,以辟除毒气”。蓄采众药就包括采艾。采艾,插艾,在西晋《风土记》、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得更详细。

  端午节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屈原之前就有这个节日,恰好屈原在此日投江,于是这个节日就增加了纪念屈原的活动,但是防瘟疫、驱病魔才是端午这个凶日的主旨。这有《史记》记载为证。《史记·孟尝君列传》说:田婴有40余子,贱妾在五月五日又生下一子;田婴命贱妾把孩子扔掉,但贱妾背着田婴把孩子养大,又带着孩子见田婴;田婴怒斥贱妾,这孩子跪拜田婴并反问,您为何不愿养我?田婴答,此日生子,不利父母,等长到门户一般高,父母必遭殃;这孩子说,那您把门户抬高不就不妨害您了吗?这个机智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孟尝君。孟尝君和屈原几乎同龄,可见在屈原活着的时候,就有端午避凶的习俗。

  艾,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都证明了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插艾,它的芳香气味可以驱避蚊虫,若满屋艾香,人闻之,可以防疫防病;艾叶入药可治病,艾灸则治百病,犹以存放几年的老艾叶药效最好;艾叶亦可食,可当蔬菜,也可包入粽子中,这也是食疗呢。据检测,端午这天采的艾,其药效成分含量最高。故,端午节也是艾之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