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养生漫谈之 上医治未病
(2016-01-26 15:37:21)分类: 健康话题 |
中医经典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对此暂且按下不表,先说说古代名医。
古代名医,被口耳相传,却未免夸张,但公众深信不疑,继续在传播中夸张,这便形成民间传说,把名医传成神医。史书,记载真事,也记载传说,所以,记载于史的名医,都是神医。这不是史家制造,这是公众制造。拣几个说说吧。
扁鹊,能隔墙看见人,肉眼能透视病灶在皮下、在肌肉、在五脏六腑,能起死回生。
华佗,其“麻沸散”和外科手术,非现代医学临床所能证明。而且,能料生料死。《三国志》记载华佗18例医案,仅举一例吧。有一读书人,身体有恙,华佗说:你病情深重,当破腹治疗;不过你的寿命只有10年了;此病不治,你不会因此病而早亡;此病治疗,你的寿命也不会延长,还是不治吧。病人坚持要求治疗,华佗手到病除,但是10年后这人还是死了。
医圣张仲景见到20岁的“建安七子”王粲,预料王粲20年后眉毛脱落,半年后亡,遂给药,吃此药可防病,而王粲未吃。20年后果如张仲景所料。
东汉名医董奉看病不收钱,只让患者愈后种一棵杏树,不久,董奉住宅周围杏树成林。杏林一词遂为中医界代名词。董奉后来游走四方。至庐山,柴桑县令女儿神志狂躁,董奉诊断为蛇精缠身,遂使人夜斩蛇精,该女天亮即愈。至交州,交州刺史垂死,董奉喂下三丸药,刺史顿时回春。
就说这几个最有名的吧。还有更神的,不再尽述。
假设四大名医的神奇医术都是真的,也只能算下医,这有扁鹊的话为证。扁鹊兄弟三人皆为医,魏文王问,你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答:我大哥医术最高,他治病于疾病未发之前,外人不知道他,也没人找他,所以他的名声不出我们家;我二哥治病于疾病初起之时,外人都以为他只能看小病,所以他的名声不出乡里;我治病于疾病严重之时,所以我闻达于诸侯。
扁鹊这段话与“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相呼应,说明古代已经认识到疾病以预防为上,而未必真的存在上医、中医、下医之分。其实下医也懂得上医之术,只是公众认识不到预防的重要性,使得医生的预防疾病之术没有用武之地。现代亦如此。
古人为了强调“上医治未病”的重要性,就虚构“上医”医治的上古先王的寿命,如炎黄尧舜禹汤,都长命百岁。而今人以为真,扼腕叹息“上医治未病”医术失传。其实,“上医治未病”就是养生,顺应自然,修身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