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古今中外考证解析(10):食用油的健康金标准
(2013-06-28 17:25:22)
标签:
建议合理性亚麻酸走好让人健康 |
分类: 健康话题 |
在食品短缺年代,饭菜没油水,有点油腥就格外香,哪还讲什么食用油的金标准!那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供应三两油,农民一两油也吃不到。现在人人避而远之的猪油,那时比纯瘦肉更受欢迎,因为可以炒菜。
时代不同了,现在有条件讲究了。
食用油的健康金标准之一:饱和脂肪酸含量越低越好。植物食品、动物食品都含有饱和脂肪酸,而动物食品含得更多。饱和脂肪酸也是人体需要的,问题是我们吃蛋奶肉鱼已经吃进去很多了,所以吃植物油要选饱和脂肪酸含量少的。如果摄入的饱和脂肪酸过多,会增加血液的胆固醇、甘油三酯,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及至冠心病。各种食用油的饱和脂肪酸由低到高排序为:菜籽油7%、核桃油8%、亚麻油10%、茶籽油10%、芝麻油12%、向日葵油12%、玉米胚油13%、橄榄油14%、大豆油15%、花生油19%、棉籽油27%、猪油45%、棕榈油51%、椰子油92%。
食用油的健康金标准之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好。饱和脂肪酸分子的碳链都是单键,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的碳链有一个双键,食用油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在血液里,油酸像车子一样拉着胆固醇、甘油三酯去参加生化反应,从而代谢掉。其实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好的叫高密度胆固醇,坏的叫低密度胆固醇,而油酸只拉走坏的,不拉走好的。所以,食用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越高越好。各种食用油的油酸由高到低排序为:橄榄油75%、茶籽油75%、菜籽油61%、花生油48%、猪油45%、芝麻油39%、棕榈油39%、棉籽油30%、玉米胚油29%、亚麻油23%、大豆油23%、核桃油22%、向日葵油16%、椰子油8%。
食用油的健康金标准之三:亚油酸与亚麻酸之比为4∶1。亚油酸分子的碳链有2个双键,亚麻酸分子的碳链有3个双键,统称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但又是必需的,不过需要的并不多,而各种动植物食品里多多少少都含一点,那么只要均衡饮食,保持杂食性,就可满足。更重要的是,亚油酸与亚麻酸在人体内被同样的酶所分解、转化,也就是说,它俩争夺相同的酶,就像间作套种的作物争夺阳光和水肥一样,就像牛羊争夺青草一样,那么它俩之间就必须有个最佳比例,这个最佳比例就是4个亚油酸∶1个亚麻酸。若达不到最佳比例,接近最佳比例也行,但不能相去太远,若相去太远,则增加身体炎症反应、过敏反应的风险,甚至增加癌症风险。不过,这个4∶1,指的是所有食物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可是我们并不知道从所有食物中摄取了多少亚油酸、亚麻酸,却可以清楚地知道从食用油中摄取了多少亚油酸、亚麻酸,那么就参考最佳比例来选择食用油吧。食用油中亚油酸、亚麻酸比例按合理性排序为:菜籽油21∶11,椰子油2∶2,大豆油54∶8,橄榄油9∶1,猪油9∶1,棕榈油10∶1,茶籽油14∶1,花生油30∶1,棉籽油55∶1,玉米胚油57∶1,向日葵油71∶1,芝麻油45∶0,核桃油59∶0,亚麻油15∶52。
三个标准,若分开衡量,会让人莫衷一是。若仅按标准之三(亚油酸与亚麻酸之比),饱和脂肪酸很高的椰子油、猪油、棕榈油竟名列前茅,而公认的好油如芝麻油、核桃油、亚麻油竟忝列末座。所以,应综合考虑三个标准。建议这样选择:首选菜籽油,其次橄榄油,再其次大豆油、花生油;如果有条件,隔三差五也可搭配点亚麻油、芝麻油、核桃油、茶籽油、玉米胚油。其他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