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改已三年 今后怎么改

(2012-06-26 11:28:23)
标签:

医改

以药养医

健康

分类: 健康话题

  新年献辞

  □记者 杨青平

  三年新医改,岁末已收官,如何评价?众说纷纭。

  一说:城市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仍不到位,依然“以药养医”。

  二说:基本药物制度城乡有别。

  三说:医保成就巨大,可打95分。

  四说: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回归公益。

  解析第一说。所谓“补偿机制”,就是财政补贴;所谓“仍不到位”,就是给钱仍然不够。给多少算够?这有个参考数据。新医改是2009年开始的,2009年全国的公立医院的纯收入是6500亿,其中的一半,即3250亿,是“以药养医”的收入,而新医改改的就是“以药养医”造成的看病贵,那么只有给够这么多钱,才能不让医院“以药养医”,医院才会自觉地不再“以药养医”。每年3250亿,三年新医改就是9750亿,就算1万亿吧,给这么多,才算够,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年新医改,中央承诺增加财政投入8500亿,实际增加投入已达1万亿,如果都给了城市公立医院,医保、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还怎么搞?事实上,这1万亿主要投向了医保和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所以,城市公立医院依然“以药养医”。

  解析第二说。基本药物制度,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被各国采用。基本药物可以治疗绝大多数常见病,可以使绝大多数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基本药物价格低廉,不会让绝大多数人觉得看病贵。可是在中国,在三年新医改中,只是在农村基层医院取消了“以药养医”,农民得以享受基本药物的低廉价格,与之相配套的是财政补贴农村基层医院运转费用和医生工资。农村基层医院看的主要是常见病,所需基本药物种类比城市公立医院少,所需财政补贴也比城市公立医院少,所以优先给以财政补贴。在城市公立医院,财政补贴没增加,还不能取消“以药养医”,那么原来就存在的抬高药价的利益链条就继续抬高药价,这个利益链条包括:医药公司、医药代表、药品营销自然人(俗称“药虫子”)、各省卫生行政部门药品招标采购负责人、评标专家、医院院长、药剂采购科长、科室主任、处方医生、药房负责人、处方统计人,而处方医生吃了最肥的那块肉。就这样,从出厂价到处方价,药价涨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虽然在搞新医改,可是人人仍然觉得看病贵。

  解析第三说。财政新增的投入新医改的钱,约有一半投到了医保,包括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农民医保),钱投哪哪响,所以医保成就巨大,可打95分。

  解析第四说。新医改之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严峻,据研究农村问题的专家调查,因为看不起病,所以不去医院,70%死去的农民是死在自己家里的,无数专家学者和高官为之洒泪。所以新医改先要从农村改起,所以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回归公益。

  在农民眼里,新医改看病报销就像免除农业税一样来得突然。基层干部向农民征收农业税及提留款早在1985年就让农民不堪重负,这沉重的负担背了10年,1996年开始减轻农民负担,减了10年也没减下,突然在2006年彻底免除了农民的一切负担,让农民和基层干部都喜出望外。为什么农民负担减了10年没减下?因为基层干部要向农民收钱给自己发工资。为什么免除农民一切负担,农民和基层干部都感到喜出望外?因为基层干部的工资由财政来发了。新医改也是这样,财政出钱给农民办新农合,新农合给农民报销,财政又出钱补贴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于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回归公益。从免农业税到新医改,实际上都是财政出钱的改革。

  古往今来的改革,都与财政有关。在农业时代,生产力水平低,财富创造的少,改革一般都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进入工业化时代,生产力水平高,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改革一般都是为了增加财政支出以改善民生,这就是公共财政。新医改就是这样的。

  三年新医改,财政增加投入1万亿,数字惊人,但是还不够。包括这1万亿在内的全国医疗卫生的各项支出,仅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几,而世界上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支出都占财政总支出的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几。医改已三年,今后怎么改?显而易见,就是继续增加财政的医疗卫生支出,对城市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尽快到位,尽快取消“以药养医”。

  三年新医改,医保成就巨大,而“以药养医”依然,这等于财政通过医保为公立医院的高药价买了一部分的单,剩下的部分由患者买单。循着这个路径,继续增加医保,继续“以药养医”行不行呢?不行。因为财政是出钱的,医院是挣钱的,出钱的绝对没有挣钱的积极性高,那么医保的增加就绝对赶不上药价的上涨,同时,患者买单的这部分也在增加。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财政不堪重负,患者不堪重负,而公立医院则更加脱离公益,更加道德沦丧。应当换一个路径:财政出钱补贴公立医院,而且要补贴到位,让公立医院不得“以药养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