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忧”解读之七•激素篇
(2012-06-15 18:19:54)
标签:
激素荷尔蒙养殖业健康 |
分类: 健康话题 |
□杨青平
“民以食为天”,从古说到今,是说让人民有饭吃是天大的事,若让人民饿肚子,则国将不国,王将不王。可是现在足食之后,人民又怀疑食品的安全性,这便是“民以食为忧”。本篇是关于激素的话题。
“激素”这个词是外来词,在英语中发音“荷尔蒙”,作为音译在汉语中也常用。可是文学作品老把荷尔蒙当做性激素,其实性激素只是激素的一种。现在需要科普一下:植物、动物和人,体内各有各的激素;激素是多种多样的;激素是极其微量的,一个成年人体内所含的各种激素加起来也不超过1克重;各种激素都是由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调节,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激素只是调节生理生化过程,自始至终它的分子不被改变,不会被合成到新的物质中去。有点像光合作用中的光。
目前大多数激素的分子结构都被搞清楚了,那么就可以进行人工合成激素,再用到生物体上。
先说植物激素。有调节成熟期的,有调节生根发芽的,有调节开花结果的,有调节落花落叶的,等等。仅举调节成熟期的例子:市场上的西红柿大都喷洒过激素,为什么呢?且听慢慢道来。在“菜篮子工程”时代,郊区菜农的西红柿红了,摘下来,蹬三轮车到市里去卖,以后每天红着、摘着、卖着。现在,蔬菜生产早已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地域化,与之相伴的是大流通。我们吃的西红柿,基本上不是郊区种植的,而是从几百里、几千里之外运来的,如果熟透了再摘,等运到销售地就烂掉了,所以必须大半熟就摘,运到销售地,如果红了,正好;如果未红,就喷洒激素,具体的名称叫催熟剂,学名叫乙烯利。不喷催熟剂也会慢慢变红,但时间就是菜贩的金钱,等不得。是害人吗?不是。植物的各种激素,只对植物起作用,对人和动物绝对不起作用。吃了催熟的西红柿,绝对不会把人催熟。它也没有其他毒害作用,因为它本来就产生于植物体内,如果它有害,这植物就是有毒植物,不会成为食用植物。希望人们再也不要对植物激素产生误解。但是,催熟与自然成熟相比,营养价值降低了。怎么弥补,好办,该吃一个的吃两个,营养就补齐了。
再说动物激素。动物体内有很多种激素,在养殖业上常用的是调节生长的激素,简称生长素。生长素使动物长得快,而又无害。因为生长素起到促进动物生长的作用之后,就通过肝、肾、肠胃排泄了,体内残留很少很少,是无害的。何况,生长素只能调节活的细胞,若细胞死了,生长素就不起作用了;而且,随着肉蛋奶的加热制熟,生长素早已被破坏,所以不必担心作用于动物的生长素再作用于人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全世界以科学上的严格而著称,竟批准美国的养殖业使用生长素,因为“未发现生长素有害的证据”。欧洲国家一向比美国保守,对农产品更讲究绿色,因此,欧盟不允许使用生长素,也就不允许美国肉类进口,于是遭美国贸易报复,最后欧盟只好让步。中国也不允许使用生长素,但允许使用抗生素,而有的抗生素可以刺激动物的脑垂体分泌生长素,使动物生长加快。这种抗生素有个专用名词,叫促生长抗生素,与美国的生长素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中国的肉类中,促生长抗生素往往超标,因为它既使动物不生病,又使动物长得快,谁都会多喂。肉里的促生长抗生素残留,是有害的,应当严格检测;但是,肉里的生长素残留却是无害的,因为是脑垂体分泌的,属于天然,何况美国已经证明生长素无害。许多男人其实更关心动物体内的性激素。不是怕性激素超标,而是希望多多益善,吃了以后,以增强自己的性能力。这些男人很傻很天真。首先,饲养者不会给动物使用人工合成的性激素以促进生长,因为使用生长素或促生长抗生素效果更好。其次,动物自身分泌的性激素在动物被屠宰后就失去了活性,哪怕你一顿吃一只羊、吃一头牛,也不会让你具备羊或牛的性能力。于是便吃牛鞭、羊凹腰,这也枉然,除了尿臊味,不含一点性激素,纯粹是心理满足。倒是咸丰皇帝略显聪明,他生饮刚刚屠宰的发情期雄鹿的热血,因为热血中的性激素还有一定活性。
也说说人体激素。医学家对人体激素研究得很充分,从中开发出许多激素类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这些激素类药物对某些疾病疗效显著,那么它就是天使;用多了用久了副作用又很大,它就成了魔鬼。
绝大多数人以看待医用激素类药物的眼光,来看待植物食品、动物食品中的激素残留,这便是激素有害论的根源。如前所述:植物激素对人和动物不起作用;养殖业只对生长素感兴趣,而美国已经证明生长素几乎无残留,亦无害。记住这两句话,便可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