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乙肝
什么是乙肝?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一下它的大家族—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故名思议,就是这类病毒能够入侵肝脏,它们偏爱肝脏细胞,进入肝脏细胞后大量繁殖,损伤肝脏细胞,当然,机体的免疫系统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它们会冲锋上阵,“绞杀”这些病毒,但病毒毕竟是在肝脏细胞里面,在这场免疫之战中肝脏胞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伤害,进一步加重了炎症反应。
肝炎病毒既然叫病毒,那就说明它们都有病毒的一般结构和属性—蛋白质构成的外壳和包裹在内的遗传物质核酸分子。从它们的结构就能看出这些病毒生来就只干一件事:繁殖后代。它们侵入寄主细胞,利用寄主细胞的营养蛋白质和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以自己的遗传物质为模版来合成后代,后代又以同样的方式繁殖,如果没有免疫系统对这些病毒进行消灭,那它们可真是很快就会“子子孙孙无群尽也”了。
肝炎病毒就像葫芦娃们一样,虽然都是叫葫芦娃,但却有着不同的特点。肝炎病毒根据其发现的时间被命名为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一直到庚型。对应的英文缩写为HAV,HBV------HGV.
我们平时常说的是甲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它们是最早被发现的,也是被研究的相对较为多的。
甲型肝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
30分钟,室温一周。在干燥粪便中25℃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HAV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由于结构原因胃酸也不能将甲肝病毒灭活)。高压蒸汽(121℃,20分钟),煮沸五分钟,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1:4000,37℃
72小时),高锰酸钾(30mg/L,5分钟),碘(3mg/L,5分钟),氯(自由氯2.0-2.5mg/L,15分钟),70%酒精25℃
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从上我们看到甲肝病毒的确不容易被消灭,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从源头上控制甲肝病毒进入我们体内,具体做法有:1改善居住条件,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2、管理好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特别是在甲肝流行区,不仅隔离现症患者,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并隔离现症换制周围的隐性感染者。3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本病的重要环节,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的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4主动免疫:甲肝减毒活疫苗及灭活疫苗已研制成功,动物实验和人体应用,证明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可以广泛应用。
说完了甲肝病毒再来说乙肝,乙肝患者的体液具有传染性,体液的概念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所以乙肝的传播途径有:1.母婴传播。2.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乙肝病毒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3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4.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害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再落到你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有可能就被感染上;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这都叫密切生活感染。(PS,如果口腔黏膜有破损,如溃疡时最好不要在外就餐,因为乙肝病毒很可能直接通过口腔破损的黏膜进入血液了,而不是等着被胃酸消化,坐以待毙.)5.性传播:对于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目前蚊虫叮咬不被确认为传染途径。到了传染病医院看着患者,被蚊子叮了一下就恐惧得不得了,没有必要。知道了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我们就能有的放矢,保护自己不被乙肝病毒所感染。
与预防甲肝一样,对于乙肝病毒,同样要做到主动免疫,即注射乙肝疫苗。注射疫苗以前都要测一下乙肝“两对半”。什么是乙肝“两对半”呢,下面来解释一下,第一对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和它相对应的抗体;第二对是乙肝病毒的e抗原和它所对应的抗体,“半”是指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所对应的抗体,一般核心抗原直接检测不出来的。乙肝“两对半”也叫乙肝五项,可以根据乙肝五项的结果来判断被检查着是否有乙肝病毒,极其抗体以及在注射疫苗后可以通过乙肝五项来评估主动免疫的效价。
了解了乙肝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我们就不必“谈乙肝色变”,而是更应该个人的生活习惯,远离乙肝病毒;加强营养,让自身体内的免疫系统强大起来,去清除“异己”。
http://s11/bmiddle/a4097361tc5c8cea20b2a&690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北京营养师俱乐部会员
新浪微博:营养师李婧琳
QQ:41412900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