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学活动观摩及研讨

碑林区教育科研2017年小课题活动记录
立项号 |
BLYJXKT-2017-027 |
学段 |
大班 |
学科 |
数学 |
||
主持人 |
查英 |
活动主题 |
大班数学教学活动:《穿越烽火线》研讨 |
||||
参加人员 |
|
||||||
活动 内容 简介 |
一、观摩集体教学活动 1、介绍本次集体教学活动的具体情况:执教教师彭雨涵;执教时间:3:00—3:35 2、活动名称:大班:数学《穿越地雷战》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感知并掌握左右、前后的方位。 2、尝试按照前、后、左、右的方位指令行动,并学习用语言描述路径。 3、体验团队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引导幼儿观察地形 师:看看今天有哪些材料,猜猜要玩什么游戏? 基本部分: 1、理解箭头的作用,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练习按照前、后、左、右的语言方位指令行动。 2、教师介绍游戏名称和介绍规则。 3、教师发出不同方位的指令,幼儿在地垫上按要求行走。
4、请一位幼儿尝试发指令,两组幼儿按指令在地垫上行走。 5、幼儿根据埋雷图示,进行游戏。 结束部分:鼓励幼儿分享自己游戏的感受 二、课后研讨活动 1、执教教师反思:在游戏中让幼儿感受左右,感知左右。要求孩子必须用清楚的语言来描述方位。在游戏中体验合作的快乐。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掉下阵地”上进行了两次,有点多,从活动开始到结束以孩子自主讨论,游戏,商量为主,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2、参加活动教师进行研讨: 熊小会:游戏化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用已有经验来感受左、右、前、后等方位。层层深入,由浅入深。 刘圆圆:当孩子不清楚规则时,老师可以稍微停顿,讲解一下,让孩子明白最快,最便捷的方式。 富雅昕:你们在看孩子游戏时什么感受?紧张,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的感受更深;老师能关注“教学行为—教学语言”这一过程。活动中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教学核心经验,怎样让孩子理解,老师要在活动中进行总结。 郑雅茹:教学核心经验:位置、方位。活动中要有提升,引导幼儿感知快速、便捷的方法就会赢。可以进行活动延伸,面对面的再穿越,提难度,可以在活动后讨论“线路”,在图上直接划出来,判断哪条路最近,也可以互相埋雷,增加难度。 查英: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游戏为主线,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具,引导幼儿始终在游戏中有兴趣的学习,符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 |
||||||
活动 效果 |
|
||||||
活动 照片 |
http://s3/mw690/0030f4J3zy7bYsRYP3I22&690 |
||||||
注:正文宋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正反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