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之旅(十二)七绝·西蜀第一山——青城山

标签:
旅游四川之旅(十二)七绝 |
分类: 诗词类 |

6月26日上午参观完了都江堰,直接就去拜谒了西蜀第一山——青城山。夏雨潇潇,走在氤氲、幽静的林间小路,拾阶而上,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木梯、茅屋、小溪、翠竹、山花野草,无不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白蛇传》里的“千年等一回”歌曲,在山谷中萦绕、飘荡,更增添了一种神密感!荡气回肠之意,油然而生!青城山——“青城天下幽”,真是名至实归啊!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主体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真龙门派圣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合称为“蜀中四秀”。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主要景点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千米,即至岩石耸立,云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联等文物。
青城山的山门。青城山名称的来历:青城山历史上又叫“丈人山”、“清城山”。
为什么叫做“青城山”呢?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林木葱郁,好像一座绿色的城郭,故名“青城山”。另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偏旁三点水。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清都、紫微,是天帝所居的地方”,也就是神仙居住之处,所以名为“清城山”。唐时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于是唐玄宗下诏“观还道家,寺依山外”。诏书中将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字,自此“清城山”更名为“青城山”。
既然青城山是仙都,那当然少不了仙人。在此修炼成仙之人,亦是历代不绝。东汉时,张陵来到青城山传道。张陵之后,从汉末至明清时期,来青城山修道的先后有李阿、陈勋、范长生、杜光庭、杨超远、徐无极、陈清觉等名士。
早期的山居道士,大多穴居山洞,或者在洞旁结茅舍。到了晋代,青城山始建宫观,主要有:古常道观、祖师殿、上清宫、老君阁、建福宫、圆明宫、玉清宫等。古常道观又名天师洞,当年张陵就在此“结茅传道”。观内还有黄帝祠和三皇殿,殿内供奉着伏羲、神农、黄帝。观后的混元顶上有一个洞穴,相传张陵曾经在此修炼,最后羽化成仙,被封为张天师。因此,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天师道的祖山祖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