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他人的敬称和对自己的谦称

(2012-08-25 20:09:21)
标签:

杂谈

对他人的敬称和对自己的谦称

 

一、“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二、“惠”:敬辞,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

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惠存: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

三、“垂”: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动。如:

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

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

四、“赐”:敬辞,指所受的礼物。如:

赐教:别人指教自己

赐膳: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

赐复: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五、“请”: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

请问:希望别人回答

请教:希望别人指教

六、“高”:敬辞,称别人的事物。如:

高见:指别人的见解

高论;别人见解高明的言论

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

高寿:用于问老人的年纪

高龄:用于称老人的年龄

高就:指人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

七、“华”:敬辞,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

华翰:称别人的书信

华诞:别人的生日

华厦:别人的房屋

八、“贤”:称呼对方,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如:

贤弟、贤侄等

九、“奉”敬辞,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劝:劝告

奉陪:陪同

常用敬辞

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

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

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

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

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

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

晋见:即进见

觐见:(书)朝见(君主)

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

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

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

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

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

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

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

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

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

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

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

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

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

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

内眷:指女眷

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

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

舍亲:自己的亲戚。

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驾:敬辞,旧称对方

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

泰山、泰水:岳父、岳母

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

外舅:(书)岳父。

 

 

 

谦辞

谦辞,是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必不可少的表示谦虚的言辞,

“家”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戚。

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

家母、家慈:称母亲;

家兄:称兄长;

家姐:称姐姐;

家叔:称叔叔。

“舍”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或年纪小的亲戚。

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小”字一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如: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的谦称自己;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

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

小生(多见于早期白话):青年读书人自称;

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谦称自己;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老”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

老朽:老年人谦称自己;

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

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

“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

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

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愚”字一族。用于自称的谦称。

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

愚见:称自己的见解。

也可单独用“愚”谦称自己。

“拙”字一族。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

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

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敝”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如敝人:谦称自己;

敝姓:谦称自己的姓;

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敝校:谦称自己所在的学校。

“鄙”字一族。用于谦称自己或跟自己有关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谦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另外还有

寒舍:谦称自己的家;

犬子:称自己的儿子;

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抛砖引玉:谦称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等等。

 

 

 

 

家大舍小令他人

王泉根

数年前,我因撰写吴宓研究的文章,去北师大马路对面的一处深宅大院拜访吴宓先生的女公子(旧时对别人女儿的尊称)吴学昭先生。那次访谈的内容现在已记不全了,但有一事至今难忘。吴学昭先生说:京城有一家著名出版社的老总写信给她,商议吴宓著作的出版事宜,信的内容虽然写得很客气也很具体,但里面却说“家父吴宓先生”如何如何。

吴学昭先生一看就来气了:我的父亲怎么成了你的父亲?身为大牌出版社的老总怎么连称谓都搞不清呢。说来好笑,这样的事最近也落到了我的头上。寒假回南方过年,返校后遇到一位同事,交谈中他知我过年返乡,于是客气地问:“家父身体可好?”我真是哭笑不得,回答道:“我的家父身体很好,你的家父身体如何?”这两位误称他人父亲为“家父”的先生,都是知书达理的文化人,本意是要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同时也表明自身的修养,殊不料适得其反,不但惹人生气,又暴露出自己知识的“浅”来。身居出版社、高校的文化人尚且如此,社会上误称乱叫他人称谓也就不足为奇了。看来掌握一点有关自称、他称的称谓文化还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里的必要显然是指希望自身有品位有修养的人,至于开口闭口“老子”“老子”的粗口人,自然对此不感兴趣。

  五千年文明中华素称礼仪之邦,这礼仪在古人的称谓用语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古人称己、称人,自称、他称,都有一套文明用语。这方面的用语需要用一厚本专书才能表述清楚,这里仅就与“家父”相关的称谓作点介绍。有关中国人这方面的文明用语只要记住一句话:“家大舍小令他人”。笼统地说,凡是对别人称呼自己家里的人要用“家”或“舍”;凡是称呼他人家里的人要用“令”。具体情况是:

  面对他人称呼自己家里的长辈或亲戚中的长辈,在称谓前加一“家”字。

  如:家父——自己的父亲,家母——自己的母亲,又如家祖父、家祖母、家兄、家嫂、家姐、家叔、家姑等。世人心目中,“严父慈母”乃是通则,因而也就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严君”、“严亲”,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又,“家君”是父亲的专用称谓,唐朝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有“家君作宰,路出名区”之句,这里的“家君”即是指他的父亲。

  面对他人称呼自己家里的小辈或亲戚中的小辈,在称谓前加一“舍”字。 如:舍弟、舍妹、舍侄、舍外甥。但不能称自己的子女为舍儿、舍女,应称(儿子)小儿、小犬、犬子,(女儿)小女、弱息。也不能称自己的配偶为舍夫、舍妻,可称(丈夫)外子、我先生,(妻子)内子、内人、我太太。不过现在少有人这样称呼了,更多的是影视上常见的“我老公”、“我老婆”。影视是时尚、大路货,但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公务、政务、商务),“我老公”、“我老婆”地一片叫嚷,总使人感觉别扭,还不如“我先生”、“我太太”得体。

  面对他人称呼别人家的亲属或亲戚,无论长幼均应在称谓前加一“令”或“尊”字。 如:称他人的父亲——令尊、令翁(令者善也),尊君、尊翁、尊公、尊甫等,但如称他人已故之父则称令先君、令先尊;称他人的母亲——令堂、令慈、令萱、尊堂等,如称他人已故之母则称令先母、令先慈。称他人的妻子——嫂夫人、仁嫂、尊夫人、令正。称他人的子女——(儿子)令郎、令子、令嗣,(女儿)令爱、令媛。称对方其他——如令兄、令弟、令妹、令侄、令外甥等。

  以上拉杂所谈是关于文明称谓的一些基本常识。明乎此,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吴学昭先生对那位出版社老总称她的父亲为“家父吴宓先生”要生气了。吴学昭先生之父怎么会成了这位老总的父亲呢?由于吴宓先生(18941978)已驾返蓬莱,这位老总在给吴学昭先生的信中应称吴宓先生为“令先君”或“令先尊”,这才得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