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匆匆》观课心得

(2016-11-19 16:29:49)
标签:

观课议课

分类: 学习研讨

《匆匆》观课心得

安徽省怀宁县独秀小学  纪继兰

在《小学语文教学》VV课堂,我有幸聆听了郑玮瑜老师的一节《匆匆》,现在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听课感受。我按照郑老师的教学流程依次汇报,权当抛砖引玉。

一、            课前谈话:放低姿态,拉近距离

对于这样的异地授课,面对完全陌生的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郑老师做得很好。以自己的网名胖小鱼入手,让孩子们喊喊胖小鱼老师,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关键这个网名本身就能吸引孩子,具有亲和力,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二、            导入:新颖别致,饶有趣味

《匆匆》这节课很多名师上过,而且也有很多青年教师在阅读大赛上上的也很不错。怎样的开头吸引人?有很多成功的例子,郑老师的导入也有其独特之处,他抓住《匆匆》这个字的本身:“从匆的字形我会想到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书写撇和横折钩),偶尔有一些遭遇甚至遇到一点儿挫折(书写两撇和点)。说到这里,你的心中是否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呢?”这样的导入也有它的别致之处。不过个人感觉还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会更好。

三、            资料补充:适宜恰当

并不是每一篇文章都要引进资料,资料的补充要恰到好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要求“学习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匆匆》这篇文章,内容学生虽然能够理解,但是作者的写作年代和写作背景毕竟离学生还是有一些距离的,所以郑老师出示背景资料,明确写作意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过程:读为先导,关注语用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力、敏感度和表达力。读是理解的外部表现,能把味读出来,学生自然也就理解了。特别是像《匆匆》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郑老师把朗读指导与语言的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有机融为一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郑老师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作为教学重点,先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教给学生体会情感的方法,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抓住句子表达方法来体会,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体会情感,抓住文章重点词句点拨。熟读成诵。

儿童语言的学习规律为“输入——积累——模仿——运用输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语言的模仿,注重语言表达。崔峦教授在第九届阅读大会上指出,运用是本,运用是根,运用才能接地气。郑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积累语言,模仿再创造,在言语实践中实现课文语言的同化和内化。

五、            板书

板书比较有特色,结合本课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很直白浅显地揭示了散文的特点。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1.关于教学生成

郑老师在让孩子说说你有没有感觉时间匆匆时,一个孩子说感觉现在时间过得匆匆,孩子本意是说这节课上得好,老师却误解是说孩子觉得这节课不精彩,好在后来有个追问,我们课堂上也会时时遇到这样的课堂生成,所以多点耐心听孩子把话讲完最好。

2.关于语言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郑老师富有磁力的语言对学生的发言及课堂表现及时作出适时恰当的评价,给课堂增色不少,但有时也需要让学生自主评价,相互评价是不是会更好,毕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