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纪继兰小语工作室
纪继兰小语工作室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29
  • 关注人气:3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教无类”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2016-07-27 11:15:28)
标签:

跟孔子学当老师

有教无类

分类: 翰墨书香

     “有教无类”与“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读周勇《跟孔子学当老师》三

      文 / 纪继兰

      断断续续地,时至今日才算把《跟孔子学当老师》这本书读完,读着读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似乎有一前后矛盾之处。

      孔子一向提倡“有教无类,”但他又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即天生就会的老师不教,因为无须教,比如,生下来就会吃奶;其次,“朽木”一般的,老师也不教,因为教了也是白教。

      正因为孔子曾说过“有教无类”这句话,所以我们后人往往用孔子的这句话来指导要求教师,做到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送到你的手里,你都得尽心尽力去教,并美其名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明明是别人来限制约束教师,无限扩大教师的作用和职责,可偏偏有一些教师也拿来引用,仿佛自己就是救世主。

      愚以为,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是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为前提的,我倒并不是很赞成“上智”者不需要教,当然像吃奶这样的事情不需教,但所谓“上智”的人也都有不足的一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便上智者也还是应该需要不断学习。至于类似于“朽木不可雕也”的“下愚”者,他天生不是学习这块料,你怎么教也无济于事,这种人还真是有客观存在的。我就教过这类学生,无论你如何辛苦努力,再简单的基础知识他就是不会,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他们身上,却总是无法看见成效,影响自己心情,还有种深深的挫败感。我想,孔子也许就是深深领教了这种挫败感才说出了“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话来吧。至于又该如何理解他的“有教无类”,则应是除去这类“朽木”之外的可以有所作为的学生吧。

      也有人指责孔子对待学生并未“一视同仁”,人都是有感情,有喜恶的,怎么可能对任何人一样呢?谁不喜欢颜回、子路、子贡这样一生忠诚于自己,特别是颜回这样最听老师话,视老师终生为追随对象的学生呢?所以孔子才会上对君王,下至黎民百姓说他最爱的学生是颜回。也才会训斥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说:“你还不如死了算了。”

      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归根结底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不必将教师放大到神坛之上,做不到也无法达到那个境界,被称之为“万圣先师”的孔子尚且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何况我等凡夫俗子?不过,我们当然也不能藉此作为自己不努力教好学生的借口,在非朽木的学生那里,我们还是要尽量做到“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力求理智战胜情感,尽量做到一视同仁还是对的。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良心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