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返璞归真——读江洪春《走一条踏实且醇厚的语文教学之路》有感

(2015-07-18 10:33:09)
标签:

教育

返璞归真

分类: 翰墨书香

   关于江洪春,我其实这是第一次对这个人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读他的这篇文章之前,我对是否还读过他另外的文章一点记忆也没有,对于他这个人也是一无所知,我甚至怀疑,小语界有这样一位名师吗?是我太孤陋寡闻了。也许这与江老师的处事风格以及教学风格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在他看来:“语文教学说到底是育人,必须务真求实,来不得半点虚的、玄的、假的,不然会误人子弟,同时误己。”他甚至批评当代一些当红名师:“一是他们的教学特别在意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此,无视教材的规定性、制约性,不管学生学习的起点、年段性等,让教材为彰显、成就我的风格服务;让学生为演绎、证明我的一个个教学设计之巧妙、精彩服务。为此,教师本人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强势、抢眼。学生几乎成了陪衬、衬托得执教者特别有才华呀,有智慧。二是不少名师执教的观摩课,特别在意观摩课的舞台效果、轰动效应。有些名师,不惜用调侃、忽悠学生的方式来取悦台下听课的老师。”因此,江老师担心这样的观摩课和专家的评课会把我们的青年教师引向“歧途。”

   说到公开课,我上过不少,也听过不少。一开始的课,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心中只想着怎样把课文上出彩,怎样把自己的才能在这节公开课尽情地展示,何曾考虑到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学生只是配合我表演的工具罢了。这样的课是经不起推敲的,也不能带给学生带给自己多大的受益。后来,上的课多了,看的文章也丰富了些,才慢慢重视起课文实际是教者、文本、学生还有作者四者之间的对话。尊重了学生,在备课时考虑到了学生,我的课才真正丰盈起来,灵动起来。也许有时直观的效果并不一定有“表演式”对话那么好看,但效果如何我自己心里还是很清楚的。

  可是,到目前为止,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意识这一点,认同这一点。现在安徽省教育平台正在进行一师一优课的活动评选,这些课我们仔细去看看,其实还是有很多只是在做表演。你想,一堂课从头到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衔接是那么流畅、自然,行云流水,无懈可击。诚然,这也许是这位老师的基本功了得,亦或教师驾驭课堂的本领已经超乎其能,但一朵花太美艳了就近乎于假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很多教学生成无法预演,因此课堂中适当的卡壳或者短路实属正常,此时就看老师的随机应变和调控能力,怎么可能教师的问题一抛出,学生便马上给出最理想的答案。我曾听说,有些老师上这样的课甚至让学生背台词,这样完美的课堂不要也罢,学生毕竟不是我们课堂的玩偶,我宁愿课堂有些许的瑕疵和失败。遗憾未必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美。当然,作为专家来评课,更应该从正确的面来对青年教师进行引导,毕竟我们的见识还很短浅,我们也并不是知道到底什么是我们该坚守,什么又是我们该摒弃的,我们的道行不深,实在需要明眼人的指点,才能少走弯路。

   再次,说到的就是我们的各种新鲜事物在我们课堂的运用。先是多媒体,现在流行的是微视频,微课,搞的什么翻转课堂(至今我也未曾具体弄个明白),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我们不能一棍子打死,“存在即合理”,但是,存在也不一定完全正确,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譬如有些观摩课,优质课评选是非要使用多媒体不可,否则一票否决,这是否就太过激了呢!媒体的使用,包括这些微视频,都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只能锦上添花,却不能本末倒置。我们这些年已经跟着这个“派”跑一程,跟着那个“流”趟一遭,大汗淋漓,到头了却是头晕目眩,失去自我,两手空空,荒废时日,徒增烦恼。其实,说到底,我们的课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才是最切实际的,脱尽繁华,返璞归真,积累沉淀,踏踏实实教语文方为正道。

   该醒一醒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