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2012-04-05 16:10:11)
标签:
运动的快慢速度杂谈 |
分类: 教学 |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珠海八中
【教材分析】
《运动的快慢》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的第二节,教材首先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入手引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速度这个概念,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熟悉,本节内容进一步对速度进行定义。
对物体运动情况的研究,教材是通过“想想议议”栏目中频闪摄影技术的应用的介绍来进行的,进而引入了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也照应了本节后面“科学世界”栏目中摄影技术用于科学研究的几个例子,体现了“STS”理念,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
【学情分析】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速度”已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如何科学地理解速度的概念,如何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正确地引出速度的概念则是本节教学的核心问题。因此在本节教学中首先从比较运动快慢入手,让学生认识到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是有实际意义的,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讨论引出速度的概念。另外,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希望能增强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变速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概念。
学习过程中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物理意义。
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分析和解决身边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和变形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问题思考:
在短跑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请各学习小组讨论一下,观众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2、小组归纳:
观众采用的方法是比较谁跑在前面,即“在相同________内看物体运动距离的长短来比较快慢的”;裁判员采用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即“物体通过相同的_________,看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快慢”。
3、小试牛刀
(1)A、B、C三位同学参加百米赛跑的成绩如表1,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同学。这采用的比较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参赛者 |
A |
B |
C |
成绩/s |
12.5 |
13 |
13.2 |
(2) D、E、F三位同学进行100秒定时跑步比赛,成绩如表2,则获得第一名的是_____同学。这采用的比较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
参赛者 |
D |
E |
F |
成绩/m |
380 |
385 |
367 |
4、小组讨论
如果想比较A与E两名同学谁跑的快?该怎么办?
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1页的第一、二、三自然段,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速度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v=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
(5)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m/s=___________km/h
(6)阅读课本第31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
2、速度计算
例1: 2011年校运会上,我班运动员在男子100m短跑项目中以10.0秒的成绩打破了尘封10年之久的校运会纪录,则这项记录的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 利用公式v =s/t计算出运动员的速度为v1=s/t=100m÷10s=10m/s=36km/h
摩托车的速度为v2=30km/h
答: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讨论交流:明确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及注意事项。
例2: 火车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运行运行速度约为100km/h,两地之间的铁路线长1450km,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多长时间?
(利用书中例题2作为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练习)
答: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大约要用14.5 h.
想想议议:
1、阅读材料: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我们用频闪摄影的方法将运动物体的位置凝固住,会看到这样的两种不同情况。各小组观察课本32页图12.2-2,比较两种运动的差异。
2、小组归纳:
如图12.2-2所示甲、乙是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根据照片记录的网球位置,________球运动的时间比较长,_________球运动的速度基本保持不变,__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
三、匀速直线运动
1、问题思考: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3页“匀速直线运动”部分的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
②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2、自我检测:
(1)物体___________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__________,与路程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_________.
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小组同学讨论)。
(2)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__________速度。
例: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 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 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物体运动的速度v大小不变,与s、t的大小无关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及“课后延伸”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二、速度
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这个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单位: m/s或km/h
1m/s=3.6km/h
例题:
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教学反思】
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