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颞三针疗法

(2009-12-11 09:30:00)
标签:

杂谈

分类: 诊疗技术
       (1)穴位组成 上肢:肩三针、手三针、内关。下肢:足三针、环跳、委中、绝骨。肩三针:肩?及其水平前后各旁开2寸,共三个穴位。
       (2)针刺手法 均用平补平泻法。针上肢诸穴,以上肢抽动为度;刺下肢穴位,以下肢抽动为度。
       2.口角?斜
      (1) 穴位组成:面三针(翳风、地仓透颊车、合谷)、阳白、风池。
      (2) 针刺手法:针风池穴向对侧或同侧口角方向斜刺0.5~1.5寸,强刺激,使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扩散。其他穴位常规刺法,平补平泻。针刺的同时。
       3.语言不利
     (1)穴位组成:舌三针、风府透哑门。
     (2)针刺手法:针舌三针时,病人取仰靠位,针尖向垂直方向直刺l~1.5寸左右。用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向舌根或口腔、颊部放散,患者咽喉部等有发热、麻胀等感觉为佳.
       4.智能障碍
     (1)穴位组成:智三针(神庭、本神)图2-1P9、手智针(内关、神门、劳宫)、足智针。足智针:涌泉穴为第一针,第三趾跖关节横纹至足跟后缘连线中点为第二针即泉中穴,平泉中穴向内旁开一指为第三针,即泉中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