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大山里的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址——丹寨汞矿

标签:
丹寨县近现代工业建筑遗址丹寨汞矿自驾游 |




矿区的一座厂门,可以看到新修的柏油路是挺好的。

矿区的工人雕像刚劲有力,不由得让人回想起那个时代的流行的一首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嘿!咱们工人有力量.......”

据当地人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汞矿的鼎盛时期,工人就有近万人,加上家属有2万多人,医院、学校、电影院、商店一应俱全。汞矿曾被形容成小香港,丹寨人赶集不是往县城,而是往十几公里外的汞矿。当时繁华的汞矿和丹寨县城形成巨大的反差,曾经吸引着当地无数人,一时间,能够进汞矿工作成为无数年轻人的梦想,当地的女孩无不想嫁到矿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丹寨金汞矿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






大礼堂里放映电影的窗口

空空荡荡的大礼堂

露天会场的主席台

宣传栏边上杂草丛生

路边上停着的摩托车、大货车正在慢慢地回归自然


1956年,苏联专家库克林、杜尔钦斯基进驻矿区指导工作,对矿山如何开展地质勘探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别墅式建筑为上世纪50年代招待苏联专家起居的房屋,当时被叫做专家楼。如今的专家楼早已清空,院内杂草丛生。

在办公楼边和矿区留守职工攀谈



从上世纪未到本世纪初,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进程,才刚刚进入工业社会,忽然间信息化社会就在眼前。“我们看到由于大量传统工业先后遭遇行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为了有限的商业利益,不惜将一些经历战争磨难和文化浩劫而幸存下来的优秀工业遗产遗弃或拆毁。现在人们开始注意保护数千年、数百年前祖先创造的历史遗存,而往往忽略几十年前在我们父辈或者我们自己手中创造的文化遗存,忽视保护历史的延续性。正像我们曾经不文明地对待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一样,今天又正在迅速毁掉工业社会时代留下的文化遗产,使一些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工业遗产岌岌可危。”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文物保护视野的不断扩大,一些近现代工业生产遗迹,开始跻身国家遗产名录,成为不可移动文物,如:"三线建设"时期隐蔽在贵州深山老林中的军工厂、汞矿开采遗址等都陆续入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业遗迹——是离我们很近,但又逐渐远去的工业文明。
后一篇:独山县影山镇净心谷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