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游黔东南——重安江三朝桥

标签:
三朝桥重安江黄平县黔东南 |

三朝桥景点位于黄平县重安镇重安江畔,黄平县城南面,湘黔公路纵贯其中,距县城21公里,离州府凯里公路行程34公里。有著名的“中国桥梁博物馆”之称。
重安三朝桥横跨在重安江面上,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到50米,由于它们分别建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因而人们就称它们为“三朝桥”。
南边是一座铁索桥,它修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桥长36.5米,宽3.55米,距水面10米,有铁索19根,其中17根为桥底链,2根为桥栏,桥链上全铺设木板。重安镇原是湘黔滇古驿道上的一处雄关和黔东水陆要津,水运直达洞庭湖,为湘黔边区的重要货物集散转运地。因此,历来为兵家所重,又被文人所咏。
中间的桥是抗战时期修建的石墩钢梁构结公路桥,始建于1938年,设计者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此桥长30余米,宽5米多。1938年抗日战争初期,为了开辟后方战场,GM 政府开始筹备修建旧州机场。当时任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将军率大军南下,恰好途经重安江,看到重安江不能通汽车,无法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于是就拨银圆10万块,在铁索桥下方10米处修建钢桁梁桥。桥由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工程师程万恭负责施工,所需钢材从法国购进,用飞机运输抵越南河内,转火车运至昆明再抵重安江。1939年5月5日建成通车,桥面铺木板、单行道,可通过一辆载重为10余吨的汽车。
第三座桥为曲拱桥,钢筋混凝土结构,1995年建成通车。
1994年秋,贵州省交通厅为适应现代化交通建设的需要,拨专款120万元人民币在钢梁铁桥下方40米处修建了钢筋混凝土大桥。桥长60米,宽10米,设有人行道;桥面扶栏高80厘米,可同时容两辆汽车通行,承重力为25吨至30吨。桥头碑文“重安江大桥” 乃当时贵州省省长王朝文所亲笔题写。(百度百科)

2007年10月拍摄



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湘军名将周达武修建的铁索桥,这座铁索桥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桥长36.5米,宽3.5米,距水面近10米,由19根粗铁链组成,其中17根铁链为桥底链,另外2根铁链为两边的桥栏,在桥链上面铺设木板。(2007年5月拍摄)


铁索桥头的寺庙


铁索桥头的石兽

2019年12月拍摄

桥修建于1938年的钢桁构桥,桥长30余米,宽约5米,能通行一辆10余吨的汽车。(2007年10月拍摄)

由于当时国内钢材料匮乏,钢构材料由法国购进,空运到越南的河内,用火车从越南河内运到昆明,然后再转运到重安镇。(2007.5拍摄)

2019年12月拍摄

1995年5月1日正式建成通车的曲拱桥,桥长60米,宽10米,载重能力为30余吨,在大桥的桥头还立了一块碑文,上面写着“重安江大桥”,这是当时的贵州省省长王朝文亲笔题写。

2019年12月拍摄

2007年去重安江时路过福泉市凤山镇的"羊老古桥"(2007.10拍摄)

重安江畔(2019年12月拍摄)

站在三朝桥边不由得想起2017年9月自驾游西藏时在318国道“通麦天险”路段,易贡藏布上同样的位置也分布着修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座跨江大桥,一座是钢索桥,一座是钢架桥还有一座通麦特大桥为单塔斜跨大桥。(2017.9拍摄)
前一篇:冬游黔东南——飞云崖
后一篇:冬游黔东南——麻塘革家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