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状元留学生夏同龢故里

标签:
夏同龢状元留学生麻江县贤昌布依族乡高枧村 |

夏同龢(1868——1925),字用清,麻哈州高枧(原名狮山)人。夏同龢与康熙年间武状元曹维城、光绪年间文状元青岩赵以炯、遵义探花杨兆麟合称为清代贵州“三状元一探花”。是中国自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取得状元和留学学历双重身份的第一人。

夏同龢状元第位于贤昌布依族乡高枧村,建于清光绪年间,建筑面积542.37平方米,目前保存完整。因夏同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取得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者,夏同龢故居于1999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列保后政府拨专款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夏同龢状元第进行了全面修缮。目前夏同龢故居内主要陈列夏同龢生平简介、夏同龢手迹和遗物,以及独具麻江民族特色的各种文物。


狮山脚下亭台水榭风景优雅


斗转星移近百年,桃花依旧笑春风






高枧村内的姜氏祠堂

姜氏祠堂的匾额




夏同龢状元第门楼竖挂“状元第”蓝底烫金匾一块

状元手迹

夏同龢故居内主要陈列夏同龢生平简介、夏同龢手迹和遗物,以及独具麻江民族特色的各种文物。


古色古香的同龢书院

同龢书院内有比较详细的夏同龢生平介绍

古色古香的同龢书院

夏同龢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参加癸巳科乡试,中举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光绪帝“亲笔御点”为戊戌科(恩科)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公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是中国第一个以状元身份留学的人,攻读工业和经济,学成回国。

以状元身份而出洋留学,夏同龢成为中国历史第一人

夏同龢先祖为明初自南京一带来黔戍边的“屯堡人”,定居麻哈州已历500年。至同龢出生时,高枧夏氏已繁衍六代,诗书耕读,广育良才,是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高祖夏鸿时,曾任陕西石泉、洛川知县,是晚清著名学者、“西南巨儒”莫友芝的岳父。夏同龢的父亲夏源,历任云南沾益州知州、南宁知县,后赴四川合川县任盐运使。童年的夏同龢,小小年纪便跟随父亲,足迹踏遍了西南三省。

1904年,夏同龢东渡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学习法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取得状元和留学生双重身份者。在日期间,夏同龢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其考试文章《清国财政策论》全文刊载于日本《法律新闻》上。同时,夏同龢还完成了《行政法》一书的编写,该书是中国最早介绍现代行政法律制度的书籍之一。他是中山大学的前身广东法政学堂的筹办者,出任广东法政学堂(今中山大学前身)监督,这所学堂是中国最早期实施法政教育的专门学堂,培养了许多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人物。1913年,夏同龢为第一届国会成立时众议院议员,1917年9月8日任江西省实业厅厅长,至1919年6月28日去职。1925年夏同龢于北京劈柴胡同住所逝世。

古色古香的同龢书院









门外的风景


高枧人惬意的午后

路书
从贵阳出发走兰海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麻江县下高速公路,通过麻江县城,走309省道(S309)6公里左右转入210国道(G210)向都匀方向行驶1公里多即到景区停车场。全程140公里左右,大约2小时左右车程。
(文中夏氏生平资料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