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黔东南

(2016-10-25 16:10:16)
标签:

贵州省

黔东南

老照片

自驾游

上世纪70年代在林业部门工作,由于工作关系黔东南各县林区都跑过。黔东南重峦叠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为了开发木材资源这里建立了清水江和都柳江木材水运局,在凯里有贵州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州林业汽车运输公司和凯里制材厂,在凯里湾溪和镇远羊坪建起了两个贮木场,建设了乌下江、八万山等多个采育林场。从1950年到1992年40余年间,黔东南共外销木材1500多万立方米。
由于重森工、轻营林,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过量的采伐,加之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等,黔东南森林面积不断缩小,森林资源日趋枯竭,森林面积、蓄积量和覆盖率都大幅度下降,茫茫林海之中出现了光秃秃的山头,林光水枯,生态环境的逐年恶化,是我在黔东南那段时间切实感受到的。
近年来黔东南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立足于自身的自然生态资源优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山地资源,大力推动现代林业高效经营,探索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特色发展路径。据黔东南州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州目前的森林覆盖率为64.01%,已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使这里的山更绿、水更青,吸引着我情不自禁地,一趟趟的故地重游。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街景(杀人坳附近,面对大十字方向)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街景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火车站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街景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高溪(320国道上)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高溪(320国道对面是贵州省林业汽车运输公司)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龙头河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凯里马坡井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雷山县(那时林业生产是剃光头式的采伐,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的破坏)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黎平县
行走黔东南
涉水(20世纪70年代黔东南)认识这种车吗?苏联车“吉尔164”,解放牌就是仿制它的。
行走黔东南
看清楚了吗,它与解放牌的区别。外观虽有不同但主要总成都是通用的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榕江县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大约是三穗县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大约是台江县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剑河县
行走黔东南
20世纪70年代大约是锦屏县
行走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行走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这种采伐方式过了一点)
行走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行走黔东南
黔东南林区
行走黔东南
八万山(八万山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西南部,处于雷山、台江、榕江三县交界地带,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连成一片。那里原始森林密布,山谷中溪流潺潺,瀑声如雷,山腰下梯田层层蜿蜒延绵,是一座保护完好,至今尚未开发的生物生态大公园)
行走黔东南
从江县苗寨
行走黔东南
丹寨县石桥(石桥村隶属丹寨县南皋乡,位于丹寨县城北部,距丹寨县城35公里,距凯里34公里,距贵阳市200公里左右,是一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石桥村因古老手工造纸工艺而远近闻名,那里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有被誉为“活化石”的古法造纸,有穿洞、天然石桥、“龙擦痒”、药王庙、大岩壁诗刻等众多的旅游景点,有大簸箕苗寨苗族民居建筑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石桥古法造纸保持着一千多年来的传统工艺,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石桥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中国古法造纸文化艺术之乡”
行走黔东南
渡槽(黄平县旧州)2012年省林业厅审核确认黄平县森林覆盖率为45.88%,是黔东南各个县中森林覆盖率最低的。
行走黔东南
飞云崖(黄平县)
行走黔东南
黄平县旧州
行走黔东南
黄平县旧州机场,抗战时期修机场用的石碾
行走黔东南
黄平县旧州机场,抗战时期修机场用的石碾,上书“打倒日本
行走黔东南
黄平县重安江,清代铁索桥及民国钢桥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昂英(昂英村位于剑河县西南部,处于雷山、台江、榕江三县交界地带,村寨座落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核心区,保存着与恐龙同时代的动植物,如:水杉、红豆杉、大鲵等,是一个山青水秀,景色迷人的苗寨)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百里阔叶林带(在黔东南剑河县有一片据说是贵州省目前保护完好、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原始阔叶林区。林区横跨剑河的久仰、南哨、太拥,蜿蜒百余公里,那就是著名的剑河百里原始阔叶林区。原始阔叶林区内古树参天、葱郁蔽日。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50多种,是一片远离尘世喧嚣的神秘净土,是一个静谧凉爽的天然氧吧,是生态旅游、探险、避暑的绝佳胜地)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百里阔叶林带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久仰(久仰乡地处地处高山,气候人宜人,属纯苗族聚居乡,久仰乡境内生态环境优美,民族风情浓郁,这里有剑河县最大的、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苗族村寨——久吉苗寨)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久仰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南哨(南哨乡森林资源丰富,是原始百里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为49公顷,景点有老山界、鹅掌楸自然保护区、宝鼎坡万亩草场、观音阁等)
行走黔东南
远眺南哨
行走黔东南
剑河县太拥(太拥乡地处雷公山脚下的深山区,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群山环抱,林海茫茫,古木参天,雷公山保护区与剑河“百里阔叶林保护区”在乡境内会合。太拥河穿境而过。境内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是一个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乐不思归的好去处)
行走黔东南
锦屏县飞山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锦屏飞山庙位于锦屏县城东北角,清水江北岸,坐北朝南。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据史料记载,飞山庙是乾隆年间为纪念唐末五代诚州首领杨再思而建,已有230多年的古建筑飞山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飞山庙由飞山阁和飞山宫组成,主体建筑飞山阁高24.8米,为四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式建筑,是贵州省迄今保存最高的阁楼式木构古建筑)
行走黔东南
锦屏县隆里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里古城位于贵州东缘的锦屏县隆里所村,始建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现存古城原是一座能战能防的军事城堡,古城现有居民多为明、清时屯军官兵后裔。古城文化以汉文化为主,同时糅杂当地苗、侗文化的内容,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汉文化孤岛”。隆里古城是中国与挪威王国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群”之一,是贵州省重点建设的文化古村镇、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黔东南
锦屏县清水江(茅坪附近),从前这里满江都是木排,场面非常壮观。一直到下游天柱县的远口、白市都是这样。
行走黔东南
凯里旁海
行走黔东南
雾锁雷公山(雷公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地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之间,由十多个1800米以上山峰组成,雷公山的最高峰海拔2178.8米位于雷山县城东32公里处。雷公山,苗语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山上夏季雷暴频繁,山也因此得名。雷公山,巍峨挺拨,雄伟壮观,森林苍翠,溪水晶亮透明,瀑布垂直飞泻,气势夺人,处处鸟语花香。雷公山山体高大,有中山、高中山气候,植被类型多样,形成植被垂直变化景观,是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理想王国)
行走黔东南
雷公山白岩附近的梯田
行走黔东南
雷山县雷公山顶视野开阔
行走黔东南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行走黔东南
雷山县西江梯田
行走黔东南
黎平县高屯天生桥(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仅主拱跨度就远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记录美国犹他州天生桥雷思博桥(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桥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行走黔东南
黎平县南泉山(黎平南泉山寺在黎平县城南1.5公里南泉山中。《黎平府志》载:“南泉叠嶂丛林,明建三寺于山,游人络绎不绝,为最名胜。南泉山行道,皆以鹅卵石铺就,纵横曲折,从山脚逶迤而上。山腰行道旁有一平地,竖碑一方,上刻”南泉福地“,顺道直至大佛殿,殿前侧面有一八角亭,亭外有四方水池三眼,一供饮用,二备盥洗。泉水清澈,四季长流。)
行走黔东南
黎平县翘街(翘街是一条很有趣的街,中间平坦,两头翘起,形如扁担。翘街是黎平县长征历史文化街,保留了较多的明清古建筑,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共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会址和毛泽东旧居等)
行走黔东南
榕江县大利侗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利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东北部栽麻乡,约有600年历史,距县城25公里,距乡政府8公里。有柏油路直达寨子。共300余户,近2000人。大利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侗族村寨。村子四周古楠木参天林立,竹林葱绿,村中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建有5座花桥,青一色的青瓦木楼,还有一条始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古道有异常精美的石雕,长2公里,宽约2米,共480余级,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村里的侗族四合院、古晾禾谷仓、鼓楼、古井,以及浓郁的侗族风情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被公布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行走黔东南
榕江县小丹江,2012年省林业厅审核确认榕江县森林覆盖率为75.62%,是黔东南各个县中森林覆盖率最高的。
行走黔东南
台江县反排苗寨(反排苗语音译“方白”,意为在高坡上的苗族支条,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少数民族村落。村子座落在群山环抱、两山夹峙的一山凹里,远山如黛、近峰青幽,是台江县的重要林区。全寨有440余户,都是苗族人家,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吊脚楼,依顺山势,次第登高,错落有致。寨内有清流小溪穿寨而过,有斗牛坪,祭鼓山、议榔、藏鼓洞等别具特色的景致供各位游览。)
行走黔东南
台江县红寨后山草场附近(红寨距台江县城17公里,是一个美丽、恬静的苗族村寨。村寨青山环抱、绿树成荫,,民族文化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苗家吊脚楼依山而建、鳞次节比、错落有致,掩映在古松香樟之中)
行走黔东南
台江县南宫附近的梯田(南宫乡位于台江县东南部,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距县城 54公里,境内层峦叠翠,林木葱郁,植被茂密,有葱郁苍翠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和翁密河漂流等景点
行走黔东南
台江县南宫林区道路附近
行走黔东南
天柱县抱塘(黔东南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抱塘村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县东南部,属坌处镇管辖,距县城46公里。抱塘村地处苗侗四十八寨中心腹地,西出6公里即到清水江畔三门塘码头。寨子四面环山,青山绵延,山川秀丽,村头寨尾古木参天,一条小溪从寨前缓缓流过,环境十分优美。村寨选址讲究风水,背山面水,地处古道要津。村寨布局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结构严谨。古建筑群包括传统古民居35栋,印子屋7栋,宗祠2座,风雨桥2座,土地庙13座,古井2 眼,学馆遗址1个,碑刻8通,石板路18条,花阶路10条。该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地理位置突出,建筑结构保存完好,是旅游去处的一个好选择。
行走黔东南
天柱县三门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坌处镇三门塘村位于天柱县东南部的清水江畔,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距县城40公里,到了三门塘,可访古探奇,考察清水江木材交易的兴衰历史,又可观赏侗族人民的建筑文化,还可以领略当地的民族风情。在游览中不但能饱览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又可作客农家,享受民间舒适恬静的农村生活。)
行走黔东南
翁郎梯田
行走黔东南
镇远铁溪
行走黔东南
镇远县青龙洞夜景
行走黔东南
镇远县
行走黔东南
镇远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