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2016-03-27 09:28:21)
标签:

贵州省

榕江县

大利村

侗寨

自驾游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正在曲折的山路上行驶的汽车转了一个弯,在莽莽苍苍的山峦和层层叠叠的梯田的映衬下,大利侗寨出现在我眼前,它依山畔水而建木柱青瓦的吊脚楼鳞次栉比、参差层叠、密密匝匝,寨中是高耸的鼓楼,风雨桥横卧于穿寨小溪上。这是一个深藏在大山褶皱里的远离尘世喧嚣的美丽侗族村寨,它美得让人窒息。我再也不能稳坐车上了,立刻跳下车,走入它的怀抱。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东北部栽麻乡,约有600年历史,距县城25公里,距乡政府8公里。有柏油路直达寨子。共300余户,近2000人。大利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侗族村寨。村子四周古楠木参天林立,竹林葱绿,村中潺潺流淌的小溪上建有5座花桥,青一色的青瓦木楼,还有一条始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古道有异常精美的石雕,长2公里,宽约2米,共480余级,是榕江县境内历史最为悠久而唯一有石雕的石板古道,村里的侗族四合院、古晾禾谷仓、鼓楼、古井,以及浓郁的侗族风情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被公布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村寨门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榕江大利村古建筑群,由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石板古道、清末民初时期建设的近10座侗族四合院,以及独特的古晾禾谷仓、鼓楼、古水井等建筑组成,体现了侗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是榕江县第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2014年,大利村上榜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古建筑群位于榕江县栽麻乡境内。始建于明代,有百年以上民居建筑29栋、花桥4座、鼓楼1座、萨坛1座、石板道3条(含碑3通)、古墓葬1座、古井6眼、古粮仓12座,村寨四周古百年以上古树128株。
  民居全为木质两层或三层结构,两至四开间不等,三开间为多,小青瓦覆盖,分建于小溪两旁,错落有致,四合院格外引人注目,四周横杆挂满糯谷的谷仓点缀其中;风雨桥横卧于穿寨小溪上,寨中道路四通八达,青石铺墁;六眼古井,清泉汩汩;四周高山环绕,梯田欲接云天,山上青峦叠障,翠竹片片,一百二十多株红豆杉、楠木、猴梨、榉木等古树名木郁郁苍苍。寨周边四条石板古道,分别通往栽麻、高硐、小利洞、八匡等地。其中清乾隆58年(1746)的石板古道是榕江县境内唯一的,历史悠久的石雕石板古道,全长2.5公里,宽2米,共有528级;寨南石雕墓藏着无数秘密;萨玛祭台、鼓楼威力独具;侗族大歌和侗戏令人陶醉;具有鲜明的南部侗族特点和浓郁古朴的民族风情。
    大利古建筑群选材灵活,具有典型的山地建筑风格,建筑和环境谐调共生,体现了民族地区古代工匠对传统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对于研究民族民间建筑的发展和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古代苗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建筑思想和审美理念,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百度百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侗寨里的人至今喜欢穿自织自染的土布,在村里你随时可以看到晾晒在栏杆上的土布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今年3月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到黔东南考察了榕江大利、从江占里和黎平黄岗等地。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说:很早就有来黔东南考察的愿望,这次来到黔东南看到侗族村寨保留了一些基本的侗族风貌,这里的道路非常崎岖但生活在这面的村民是那么的热情和谐幸福。就全世界而言,古侗寨建筑群都属于稀缺建筑,这么好的侗寨建筑群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传统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 ‘博物馆’,承载着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智慧、文化艺术结晶和民族地域特色。他希望汇聚起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共同破解传统村落保护难题,处理好在现代化推进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关系,使之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生活的期待,又能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投身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这使中华民族这一珍贵的农耕文明和自然资源遗产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发展。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村外郁郁葱葱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村中潺潺流淌的小溪,密密匝匝的青瓦木楼,与石板古道、侗族四合院、古晾禾谷仓、鼓楼、古井,以及浓郁的侗族风情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景象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由于交通不便,大利还保持着较为原始的民族风俗和建筑风貌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在大利百年以上的民居比比皆是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这是一个远离繁华的,淳朴的村寨,村子显得格外幽靜,除了我们几个村里沒有别的遊客,不过这也能让我们能够静静的体验它的美丽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由于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越,少有外界干扰连鸡都长的精精神神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这里古木丛生,浓荫掩蔽,植被保护完好,山青水秀,是一个未被过度旅游开发的古朴的侗族村寨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在这个古朴的村寨里美是缓缓地沁润入你的心灵,清晨天还没有完全放亮,我们在农家乐的回廊上,在鸟鸣虫啼中静静的等着村子慢慢的醒来,连呼吸都小心翼翼,生怕把这份宁静给惊醒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民居建筑均为木质结构,最具代表性的是侗族的四合楼院,旧时共有8幢,均建于清道光年间,为侗族民间能工巧将所建,迄今已有150余年历史,现仅存的两幢之一的杨氏宅院屹立于穿室而过的利洞溪畔,坐东南而朝向西北,全杉木结构,立地三楼,青瓦屋面,通面阔14米,通进深16.5米,通高14.7米,占地面积231平方米,建筑面积585平方米。楼院从平面看,与北京四合院相仿,由前堂、两厢、正屋组成,中有天井,是封闭型的四合院;从立面看,却远远胜过北京四合院,宅有两楼一底,大门阔绰,匾额高悬(大门额“栋宇维新”正屋门额“年进期颐”),雕窗对立。最为壮观的是三楼的三面回廊,俗称“走马转阁楼”,人可沿着回廊,从左至前至右,居高临下,观赏三面侗室风光,楼屋层叠,花桥处处,溪流回环,田畴绿野,茂林修竹,尽收眼底。炎炎夏日,竹椅一把,廊中品茶,临风赏景,听鸣蝉叶间小唱,看孩童溪中裸泳,尽在画图之中。(中国国家旅游http://www.cntmedia.cn/discover_c.php?FXID=139)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杨氏宅院内部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上房鸡,逍遥自在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侗寨共有5座花桥,其数量之多,实为侗乡之最。花桥横跨于利洞溪上,分布在大利寨头、寨中和寨尾,以其秀美玲珑的身姿将大利侗寨装点得更加骄娆。位于寨中的花桥最具特色,亭廊式,木结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寨中侗族老人所建。桥面由七根长条杉木并排铺架而成,长11米,宽4米,跨度9米,高2.4米;上建桥廊,高4米,六排五间,悬山顶,小青瓦;桥廊两侧设有栏杆和长廊;桥廊正中有桥亭,重檐四角攒尖顶,葫芦宝顶。大利的花桥,是大利侗寨居于溪水东西两岸寨民相互交往的便利通道,也是他们集会议事,歇脚乘凉,行歌坐夜的最佳场所。(镇远古城网http://www.g855.com/zhenyuan/200)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鼓楼是侗族村寨最显著的标志,它雄伟壮观,结构严谨,工艺精湛,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层层支撑而上,不用一钉一铆。鼓楼是侗族文化体系的代表,侗族文明的象征。它并不用于居住,但却是村寨最雄伟、最华丽、往往也是耗费侗族同胞经济和精力最多的建筑。鼓楼包含有许多的社会功能:休息娱乐、集众议事、击鼓报信、迎宾送客、踩堂祭祖等都在这里解决。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村鼓楼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村鼓楼广场中央的萨坛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谷仓四周悬挂的稻谷展示着富足和幸福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在大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感觉到这里的古朴、静谧,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在这种环境里静静的发一下呆,领悟这里的美好是多么的惬意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尽管现在已有电和天然气,但村民还保持着烧柴的习惯,觉得柴烧的饭好吃,故家家户户都有高高的柴堆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是与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不相同的另一类遗产,它是一种生活生产中的遗产,同时又饱含着传统村落的生产和生活,这里展示一组大利村民生活中的众生像,作为本篇的结束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正在打捞洗衣池中菜叶的老人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上山采野菜的小姑娘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浇菜去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切猪菜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准备上山修补牛圈的帅哥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溪边浣洗的妇女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四合院门前的老人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做午饭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专注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未雨绸缪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大利村游客不多,村里仅有几家农家乐,我们住的是村里去年才新开的一家叫做望乡客栈的农家乐。这家农家乐有三层楼,楼上回廊可以鸟瞰大利侗寨。开农家乐的老板夫妇热情好客,客房干净,收费合理,我们一行五人收费200元。老板介绍说今年两会前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曾到他家进行调研。顶一下,亲们记住约“望乡客栈”
一个田园牧歌式的侗寨——贵州省榕江县大利村
我们的晚餐,野菜+甜甜的米酒
在大利侗寨你可感觉到这里的古朴、静谧,一切都是原汁原味。在这里小住几日,在桃花源中静静的发下呆,让从人工作的压力中解放出来,放空几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可是我们不得不匆匆的离开了,大利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的。
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利侗寨。途中顺便去看了号称天下第一侗寨的三宝侗寨,过度的开发导致村寨已经缺少那种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两相比较我还是更加喜欢田园诗般的大利侗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