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2024-10-10 17:59:48)
标签:

股票

财经

形势急转直下

千股跌停在即

千股退市将至

分类: 每日收评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两大利好齐亮剑,中字蓝筹红漫山,可惜双创不给力,一半温暖一半寒。
    截至终盘:上证指数收报3301.93点,上涨43.07点,涨幅1.32%;深证成指收报10471.08点,小跌86.73点,跌幅0.82%;中小综指微跌0.10%;创业板综下跌1.57%;科创50暴跌4.38%A股成交金额合计21609.20亿元,比周三缩小27%。
    昨天上午,当央行释放5000E与国君海通合并的实质性利好落地时,会长判断上午一旦跳水就会产生买点,但又忌惮于上证指数120分钟级别MA60交叉MA90带来的变盘压力,于是选择了可转债T+0模式操作。不料,正是这个自以为是的聪明策略,导致会长在上午牛气冲天时,连续13笔交易全军覆没,巨亏3198元。既然该赚钱时亏得一塌糊涂,那么不该赚钱时铁定要管住手。果不其然,就在会长中午给各大战队发布风险提示后,下午科创板暴跌带崩了全场。
这样一来,最近517个交易日,会长正确预测主要股指380天。
    在会长看来,昨天A股上午V字形走势属实恶毒,两次冲高一次回落让追涨杀跌者的遭遇不亚于股灾,而下午单边走低更是让持股者恐怕要彻夜难眠了。但这还没完,随着自己对细节更深入的观察和挖掘,会长发现空头的思维简直是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简单点说就是“只要上证指数任何时候砸破3174点,则4个月内一定回到2500点”。技术上讲:上证指数2020年7月-2021年12月构筑了一个巨大的整理平台,其中,3312点底部是平台中枢,3174.66点则是平台的下沿;恰好上证指数今年5月的高点位于3174.27点,略低于3174.66点。本周二上证指数冲到3674点放出天量后连续暴跌,与上方巨大的套牢盘不无关系,加上“中石油涨停魔咒”以及2689点反弹36%的幅度(熊市反弹一般是16%、26%、36%),使得3674点确立为阶段头部。由于上证指数3312点平台中枢已经失守,下方3174.27点坡顶并未回踩,因而理论上需要回踩。但只要回踩3174.27点,就意味着跌破3174.66点这个平台下沿,意味着上证指数这波下跌不是回抽而是3731点以来的新一波探底行情。如若再按照ABC下跌理论计算的话,上证指数量度跌幅是2578点,也就非常接近于回补2531、2515点两个上跳缺口了。因此,原本超越1999年“5.19行情”的井喷,如今看来更像是1995年5月下旬的套路。考虑到上证指数120分钟级别MA60交叉MA90形成了向下变盘点,故这个大十字星应该是跌势加速的信号,3174点以及下方的500天线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
    事实上,深圳市场早已做出了非常负面的选择。中小综指率先砸破500天线大关并完成了破位后的回抽,深证综指差一点获得500天线支撑说明悬空状态没有支撑,创业板综补缺后盘中完成了技术性反抽。这些细节无不昭示着领涨的题材股群体正在或很快要变脸领跌大市了。从这两天资金撤离证券板块和系列妖股闪崩来看,大概率是要去中字头蓝筹或银行板块为接下来的股灾护盘。相对而言,银行板块特别是6大行护盘态度还是相当坚决的,只不过这种坚决护盘预示着新一轮退市狂潮将席卷全场。
    所以,股民朋友们应当尽快转变思路,决不能在见底前最后4个月阵亡了。有能力者可以利用技术指标短炒大盘型ETF或者6大行,没能力者可以空仓到2025年春节前备战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的第一波主升浪。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请投资者注意风险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会长炒股(4316):4个月内还会砸到2500点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