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高处看,海里有两个岛屿,一西一东,大小仿佛。海是绿松林,岛是土墓丘,西为高祖,东为吕后,史称汉长陵。
长陵于刘邦登基第二年开始营造,古人重阴阳堪舆,故地理位置极佳。陵园选址渭北咸阳塬上,地势高敞;地下为原秦咸阳宫遗址,皇气厚实;泾渭二河南北环护,于陵园前方汇合,奔腾向东注入大海。
与他陵不同者,是西东二墓规模形制基本相同,形成双雄并峙奇景。
司马迁作《史记》,呈一怪事,有《高祖本纪》,有《吕太后本纪》,却无《惠帝本纪》。按理,惠帝应有本纪,而吕后不应有。是笔误吗,非也。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写,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其深意。惠帝虽为皇帝,却是一介傀㒦。而真正掌权的吕后,虽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之实。惠帝死后,太子即位,更被完全无视。史料写“太后称制”,“号令一出太后”,且始用吕后行使皇帝权力的纪年“元年”。故吕后虽未像后世武则天般称帝,然已是事实上的皇帝,史称“吕武”。司马迁认识到这一点,将之归类本纪,给吕后以皇帝的待遇。由此看来,二墓并峙也属应该,至于吕后文保碑上“长陵陪葬”一句补充,古人尚且如此放达,现代反而显得有些小气了。
刘邦吕雉算得上一对模范夫妻。他们的婚姻带有传奇色彩,刘邦“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而吕雉亦是“奇”女子,可谓天生一对。吕公懂相术,知刘邦贵相,遂将女儿不许县令公子,而许给小小亭长刘邦。从二人结婚始,目标就高度一致,即要将夫妻店做大做强。刘邦在外闯荡,吕雉则是个贤内助。刘邦性格粗犷,在外有些不着调,吕雉呢,可是一心一意持家,论家境,吕雉远胜刘邦,可吕雉毫无怨言,常带两个孩子下田劳作。刘邦起事后,吕雉一家全身心投入,几个兄弟也是铁了心跟着刘邦。而吕雉之“奇”,不仅下得厨房,也上得厅堂。史书写“诛大臣多吕后力”,说明吕雉还是刘邦政治上的“贤内助”。吕雉善于揣摩刘邦心思,在刘邦碍于面子,或是道德上愧欠下不了狠心时,吕雉心领神会,痛下杀手,如解决韩信这个麻烦。对外,这家夫妻店可谓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终于,这家百姓夫妻店开成了大汉夫妻店。宏大目标达成之后,夫妻店的夫妻就有了各自的小算盘。男人有权就变坏,店长刘邦自有了新宠戚夫人,开始渐渐疏远吕后,甚至借口太子性格不像自己,而想更立赵王如意。又知妻莫如夫,刘邦在去世前,意识到身后吕雉会兴风作浪,为防范于未然,遂留下遗嘱,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刘邦想要的,是刘氏一姓独荣。
而作为夫妻店副店长吕雉,目的始终没变,开好大汉夫妻店,刘姓吕姓共存共荣。在店长刘邦面前,吕雉委曲求全,以屈求伸,为保儿子太子之位,穷尽办法。待店长刘邦去世,儿子又懦弱不成器,为达到既定目标,将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吕雉毫不犹豫临朝称制,使用霹雳手段,杀掉曾经的威胁戚姬与赵王如意,扶植诸吕,打压刘姓王。在凶险政治舞台上,吕雉充分显现自己才干,行政手段极为娴熟,结亲,收买,拉拢等等,先将外孙女嫁惠帝为皇后,后又将侄孙女嫁少帝为皇后,凡封诸吕为王者,必先封刘氏为王,作为一种妥协与交换。至吕雉临死前,朝中刘吕势力已并驾齐驱。不过,吕雉虽权势熏天,却并无篡位野心,她只是想把大汉夫妻店继续开下去而已。可惜,在男权社会,这是天真的奢望,已成功改朝换代的武则天尚且如此,何况她吕雉!
长陵内路面铺着钢板,横向由三块衔接而成,车开其上吱吱作响,像夫妻店中的夫妻龃龉。我猜不出,为何要铺钢板?长陵东口有简易文管所,在狗吠声中,出来一女工作人员,答曰,路要过大车,景区内又不能浇水泥及油路,为避免路面塌陷,只能用钢板代替了。原来如此!也许,呂后压刘氏用吕氏,亦如铺钢板然,只是迫不得已,无非想继续维持夫妻店罢了。
二0一九年四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