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镇苏家庄村西三百米,有苏秦墓。墓高且大,如一巨人坐于田野,用一张释然之脸,笑看世情冷暖。墓前立碑:战国纵横家苏秦之墓。此墓当为苏秦衣冠冢,因苏秦死于齐。而苏家庄,据传则为苏秦故里。
读《史记.苏秦列传》及《战国策.秦策》,印象至深者,并非苏秦纵横捭阖,游说六国,而是发生在家里的两个场景,家人的“前倨后恭”。
苏秦从鬼谷子学纵横之术,游说数年,一事无成。灰头土脸回到家中,妻子顾自织布不加理睬,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和他说话。待苏秦功成名就,挂六国相印,路过家里时,父母清理居所,打扫道路,奏起音乐,备好酒席,到三十里外亲迎;妻子敬畏他,不敢用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跪在地上,像蛇一样爬行,再三磕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何前倨而后恭?嫂子答,因小叔子“位尊而多金”。苏秦喟然而叹:“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在世,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苏秦之喟叹,亦是我们之喟叹。从苏秦受尽白眼到礼遇似宠儿,从家人“前倨”到“后恭”,一切的一切,在于“位尊而多金”。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情之冷暖,世态之炎凉,苏秦备尝之至。粗粗一看,苏秦家人太过势利,令人作呕。然细细一想,其家人做法倒也实际,符合人之天性,可以谅解。以我小人之心度之,名与利,富与贵,谁不渴求?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并不否认名利,该要的还是要,无非设有前提。又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里面也明显有名利成分。自古及今,对名利不动心者,活了大半辈子,我只听说过,似乎没亲眼见过,无非程度轻重而已。真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屈的“圣人”,又有几人?很多时候,只是没有碰到我们自己罢了,一碰到,嗬嗬,你去试试看。故对我们芸芸众生而言,渴求名利富贵是正常的。那么对苏秦家人的两张脸孔,设身处地想想,其动机也无可指谪,无非行为太夸张些,就像吃饭,吃相难看些。而我们也没什么好鄙视的,与之相比,无非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苏秦墓西北方原有两墓,为苏秦弟弟苏代苏厉墓,现存其一。苏秦死后,两位弟弟以兄长为楷模,先后游说列国,功成名就,名利双收。
二0一八年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