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郊,偃师中州东路与207国道交叉口东南角,鱼骨村之南,有二墓,中间一黄土路,将墓分隔东西,像一扁担挑着两绿箩筐。传说,这是张仪苏秦墓。
若是张仪苏秦真墓,我是不信的。虽地方志有载,然至多是个衣冠冢。盖从卒地看,苏秦虽洛阳一带人,然是在千里之外之齐国遇刺而亡的。现巩义苏秦老家及淄博皆有墓,按理而言,淄博的可能性更大些。而张仪魏人,又死于魏,更无理由葬此。曾访开封宴台河村张仪墓,惜被毁,原址上已盖民居。与偃师的比,开封的更靠谱些。此其一。其二,从二者关系看,按《史记》言,张仪苏秦为师兄弟,皆鬼谷子弟子,张仪之赴秦,也是苏秦所策划,目的是自己合纵时免遭秦国捣乱。不过,从史实看,两人实是一对冤家,你合纵,我连横,斗智斗勇,相互拆台,师兄弟之说颇值怀疑,即便真是,也与孙膑庞涓同,各为其主,各效其力,是一种敌对关系,不可能同葬一处。其三,从时间看,据考古资料,似乎张仪苏秦并非同时期人,张仪在先,苏秦在后,两人并无交集。连太史公也说,苏秦事传说颇多,杂乱错沓,多有附会。据此,《史记》中也可能有谬误,毕竟司马迁距二人时代已过了两百年。若如此,葬在一起可能性更小。
既如此,那二人墓作何解?我之推测,原因有:或因二人生为死敌,死当释然,冤家宜解不宜结,在此筑衣冠冢,隔路相望,让其焦不离孟,惺惺相惜,化干戈为玉帛,体现人们美好愿望;或因二人乃战国双雄,风云人物,而洛阳为战国首都,筑二人衣冠冢于此,作为一种待遇,便于人们拜谒祭奠;或此根本为他人之墓,因状如双雄并峙,颇类张仪苏秦,故以讹传讹......
信是不信,墓还得看。西侧墓坑洼崎岖不可进。东侧墓,先逆时针走,不通;再顺时针走,墓周皆构树,密如古战场之刀戈戟剑,不知是自生还是人植?辛苦寻觅,除见三个盗洞,足以藏人,不见有他。
墓南是洛河。堤外河滩上有一对老夫妻正挖番薯。是鱼骨村人。问此是否张仪苏秦墓?答是的。至于谁为张仪谁为苏秦,不清楚。路东墓原竖大铁架,上有文字说明,后又换成水泥碑,估计现碑已被泥土所覆。问当地人对张仪苏秦之印象,大哥拎起一串番薯,诺,就像一根藤上这两个大番薯。
二0一八年十月

路西墓

路东墓

构树丛中看路东墓盗洞

开封宴台河村原张仪墓址上的民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