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西五公里杜庄村,有郑武公墓,俗称蜈蚣冢。从公路东望,约两百米处有翠柏成列。是了。趋近,中神道,旁柏树,尽头墓冢,倒也简明。只是,神道上种满百姓番薯,难行。番薯,是外来作物,入华夏成主粮;而武公之郑国原在关中,入中原反客为主。两者倒也适配。
反客为主者,先寄帑于郐虢,再乘机而灭,后又灭胡,鸠占鹊巢,取而代之。如何灭?史载不多,灭虢含糊,而灭郐灭胡,则有零星记载。
灭郐。《公羊传.桓公十一年》:“先郑伯有善于郐公者,通于夫人,以取其国而迁都焉”。《国语.周语》:富辰谏曰,“昔鄢之亡也由仲任,密须由伯姞,郐由叔妘......”由此可见,郑武公用的是美男计,将自己荐上夫人枕席,女人痴情,为了相好,不顾一切,做了内应,亡了国家。而郐夫人为谁?叔妘也。富辰要说的是,红颜祸水呀!将亡国脏水一股脑泼过去,洗都难洗;至于郑武公,掸掸衣袖,什么责也不用担。
灭胡。《韩非子.说难》:“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此次,郑武公用的是美女计。美女为谁?自己女儿。勾践献西施,只是个鬻薪女,就亲情程度而言,勾践怕是甘拜下风;赵襄子嫁姐灭代,似可与之一拚。两位后起之秀,不知是否真以郑武公为先楷,反正顶礼膜拜之心,则肯定是有的。嫁女之后,郑武公大集群臣,问可伐谁?大夫关其思说,胡可伐。不想郑武公大怒曰,胡乃兄弟之国,岂可伐?杀关其思。胡君听闻,心里满满感动,与郑更觉亲近,遂不防备。郑武公于是来个突然袭击,灭了胡国。哇,真是一场好戏,演得天衣无缝。想起曹操向仓官“借头”之妙计,原来,是向郑老师学来的。
美男计,美女计,皆达成目的之手段。女儿可作工具,自己也可作工具,在郑武公眼里,为最终目标,可不择手段,什么都可牺牲。不过,这个手段,从人伦廉耻上看,未免有些卑劣。当然,从整个社会历史角度说,成王败寇,也算不了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始终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当地政府,就誉其为英雄。英雄也没错,因历史是郑武公们创造的。而从人文文学角度说,揭示人性真善美,为弱者喊声冤,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是有意义的。当地百姓就认为,武公墓之所以称为蜈蚣冢,大概不仅仅是一种谐音。有首无名诗写道:
雄才大略郑武公,尔身竟葬蜈蚣冢。
欺女杀婿浑闲事,此心也与蜈蚣同。
(另,荥阳广武山亦有郑武公墓,曾寻访,无见。)
二0一八年十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