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走“列国”:二访共姬墓

(2018-12-10 07:59:11)
标签:

安徽省

淮北市

杜集区

自驾

景点

分类: 旅游随笔:安徽篇
      有时运气好的简直没得说。抵淮北市已是傍晚,随便找家宾馆住下,去问前台服务员,是否知道共姬墓?回答在我意料之中:不清楚。又问那二马路呢?答就在这附近。来时只知共姬墓在二马路口,然百度地图上却无二马路名称,故担心找墓如大海捞针。然运气一来挡也挡不住啊,赫,共姬墓竟近在咫尺。
      遂暂缓晚餐,先乘兴探墓。从海宫路汉韵徽都宾馆出发,西行一百米至濉溪北路,路西是大唐淮北电厂,北行十分钟,是古城路。当地人呢,叫二马路。怪不得,地图上找不到。路口西面是电厂生活区,进门大操场,现成停车场,成百上千汽车参参差差停着,像个两手车市场。过一个废弃喷水池,西南一条林荫路,路北一大片缓草坡。问坡下跳广场舞大姐,说墓在坡西。坡西有树藤灌木甚密,路灯照不进,昏暗如鬼魅。找个遍,一无所获。又转回草坡,脚下一绊,翻个筋斗,喊声有鬼,敛神一看,竟是一个树桩。怪我寻找心切,脚遂与树桩来个亲密接触。好在草地厚实,人无大妨。又去问草坡上抖空竹老人,老人说你从林荫道向西,绕到草坡围墙后面,沿水泥路上坡,坡上平地立有墓碑。按老人所示,摸摸索索到了坡上平地,无灯漆黑,打开手机电筒,光如螢火,果见平地西端靠墙处立有一碑,黑的模糊,依稀可辨碑上文字:共姬墓。那坟墓呢?应在墙后吧。旁有一小门,推开,忽闻犬类大吠,黑暗中声如狂风骤雨。退回来,想今晚任务业已完成,不必冒险,待我明日细看不迟。
      翌日晨起饭罢,开车直接上到平地,细看了文保碑,然后从车中拿出登山杖,准备进小门看墓,顺便防范凶狗。忽上来一位大哥,一边开平地北面挂着“军事禁地”铁栅门,一边看着我问,你进去干什么?我说看墓。大哥笑说,这个坡就是墓,平地是墓顶。我啊了声,呆了,那我们不是站在墓顶上么!但这像个墓吗?平地是块水泥地面,北边所谓“军事禁地”是仓库,西边墙后是山,而南边,依斜坡盖了幢三层大楼,二楼刚与平地相接,是个室内停车场,三楼上则是变电站,竖无数铁塔铁柱,电线如网。严格说,这幢大楼也是建在墓上。哟,世界上有这样的墓吗?大哥说,这变电站大楼是九二年建的,那时没文保意识,根据需要就建在这里了。我呆呆而想,墓中这位保守女主人,要是活到今天,车、电就在她身边,她会接受新事物吗?
      读《左传》,被一件事惊到了。鲁襄公三十年,宋国宫廷夜里发生大火,“宋伯姬卒,”为何卒?“待姆也。”《谷梁传》叙得很具体:当大火来临,侍奉者劝伯姬,夫人您暂避一下。伯姬说,礼仪师傅不在,妇人夜不下堂。大火及身,侍奉者又劝伯姬,礼仪师傅到了,夫人您赶紧躲避。伯姬说,生活保姆不在,妇人夜不下堂。于是竟被活活烧死。这傻女人名伯姬,鲁宣公女,宋共公夫人,故又称共姬。共姬嫁六年而共公死,至此已守寡三十四年矣。
      人之天性,皆贪生怕死。然有一种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却重死轻生,以死为荣。此类人,必有一种信仰支撑。共姬宁愿葬身火海,不肯出厅堂半步,其信仰为何?答曰,礼也。因周礼云:妇人不得傅、姆,夜不下堂。原来春秋国君夫人,身边都有二老妇人相伴,一负责礼仪的师傅,一负责生活的保姆。就因为这个仪礼,一个鲜活生命,就此化为灰烬。
      春秋礼崩乐坏,女子亦然。夏姬前后七夫,文姜兄妹通奸,非礼之事司空见惯。而共姬却以命殉礼,走向另一极端。原因何在,以我理解,环境是一大原因。春秋诸国,鲁宋两国最为保守。据说周礼,便是鲁国老祖宗周公所制订,故鲁对礼奉为圭臬。宋乃殷商后代,文明古国,对旧传统情有独钟,往往迂腐,呆板,像宋襄公之作为,又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长,都是消遣宋人的寓言。共姬鲁女,嫁宋人,深受两国环境浸润,守旧平方叠加,终致悲剧的发生。其次,共姬自己也有责任,在此环境熏陶下,她已被彻底洗脑,守活寡几十年也就罢了,当生命受到威胁,还死守教条,仅仅因为傅、姆不至而自蹈死地,实在让人无话可说。
      而更让人痛心的,是时人对此事的看法。除《左传》遮遮掩掩提出“女而不妇”,即“夜不下堂”适用于未嫁少女,已嫁妇女可不必遵守外,其他舆论则一边倒,赞扬声如海啸。《公羊传》叹共姬“贤也”。《谷梁传》叹共姬坚守贞洁,尽了“妇道”。《列女传》更将共姬列入“贞顺传”,所谓“贞顺”,乃“勤正洁行,精专谨慎”,共姬遂成古代妇女谨礼守节之楷模。
      礼,是当时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礼为人而设,为完善人性辉煌生命而设。而当她一旦成为泯灭人性摧残生命的工具时,便成了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共姬便是软刀子下的牺牲品,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廉价,是火光中鲜血迸发的罪恶之花;然在另一些人看来,共姬却死得其所,他们在大火旁拍着手,唱得赞歌,他们看火光灿烂如花。相比于共姬的所谓“妇道”,他们的赞扬更令人发指......
      大哥告诉我,这块是省文保碑,下面草坡上还有块市文保碑。想起昨晚经历,决定还是得找一找。沿水泥路下来,大楼第一层竟是个纯净水厂,一辆货车停在门口正在装货。心里便有些异样。不说附近电厂高烟囱在吞云吐雾,你往地下去抽所谓纯净水,却是从共姬墓打下去的井,虽说过去了两千多年,想想都满是黑色幽默。看见纯净水商标为"皖露",车上还有广告词:“皖露,宛如甘露”,会心一笑,厉害厉害!让我来取,最多也就“冰清”“玉洁”,这家伙太有才了!
      墙后便是草坡,按大哥言,草坡其实也是墓的一部分,那么共姬墓方圆不是几十米,而是几百米了。了不起啊!进入树藤和灌木丛中寻觅,终于在墙根寻到那块隐蔽的市文保碑。从草坡出来,一眼看到那个树桩,那个令人痛恨的树桩。树桩颇粗壮,猜得出原来是棵参天大树,主干或被风刮,或被雪压,或被虫蛀,轰然倒下,可那个根深蒂固树桩,虽则锈锈却岿然不动......

                                                                                                                           二0一八年十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