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封公园在翼城城中心。看到公园,大失所望。本以为,公园必恢宏大度,气势不凡,毕竟“桐封”二字太过神圣。不想平常复平常,简单又简单,几无看处。一定要说亮点,怕只是那广场雕塑了。
雕塑是一只大鹏,昂首,振翅,似有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之神韵。这是翼城的标志。翼城有名山翱翔山,山势如大鹏展翅。翼城得名于此。或许此雕塑,最能体现现代翼城人之精神风貌。而我的视线,则穿透雕塑,越过漫漫三千年时空,聚焦到桐叶封唐传奇中,一句戏言,使一位伟大人物降临此处,然后从这里起飞,翱翔于三晋大地,将中国历史的天空描绘得多姿多彩。
《史记·晋世家》说,武王去世,成王继位,唐地发生叛乱,周公率兵平定了唐地。某日,成王与弟弟叔虞嬉戏,将桐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封你。史官上前,即刻请求择日封叔虞。成王说,开什么玩笑,“吾与之戏耳”,这是我们兄弟间戏耍而已。史官说,“天子无戏言”,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叔虞于是被封在唐地,即今翼城,方圆百里,称唐叔虞。后其子燮父迁都晋水旁,改国号为晋。
这便是著名的桐叶封唐故事。两个青少年,一个玩笑,开启了三晋历史。真轻松,真传奇,真偶然!然细读历史,叔虞封唐,真的是种偶然吗?我看未必,绝对不是如此简单。为何?
先看大背景。武王一死,三监伙同禄父叛乱,唐国跟着叛乱,而三监之一的霍叔处又在唐之北。周公东征,灭唐,贬叔处为庶人。而唐地周围尚有大量少数民族戎狄部落,蠢蠢欲动。故这一带局势颇为严峻。在这特定背景下,叔虞封唐,决非一个玩笑,一种儿戏。
再看封唐事。细究之,有三事耐人寻味:
一个奇梦。《晋世家》载,武王与邑姜结合时,梦见天神对他说,我让你生个儿子,名虞,我把唐地赐给他。等生下儿子,手掌上果有个“虞”字,于是取名为虞。有研究家认为,那时为大篆,字体如掌纹,故近似仿佛,取名虞,似是事实。而赐唐地的预言,则实属荒唐,应是封后杜撰。而将两者结合,借梦中天神之口说出,无非是想证明,叔虞封唐是君权神授,生而注定。造舆论目的,自然是便于统治。如此看来,奇梦不奇。
一套器物。叔虞封唐,成王特赐一套器物。《左传·定公四年》说,赐给唐叔大路车、密须大鼓、阙巩铠甲、沽洗钟。这些象征物,说明天子的重视,而对叔虞来说,则是莫大荣耀。因这个荣耀,在诸多裂封者中,只唐叔虞与鲁公、康叔三人获得。而为何如此?因其“有令德”,即有美好的德行。既有美好德行,叔虞就不可能是不谙世事的少年郎,否则周王朝如何放心?在我看来,此时的叔虞,应是个成熟的青年,具有非凡的智慧。这样的才俊,才是治唐的合格人选。
一个特例。叔虞封唐,还申请到一个特殊政策,即“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唐地地处“夏墟”,现翼城县南夏县有禹王城,曾是夏都,唐地居民祖先很多即是夏民;唐地北东南为中条山余脉,又分布着诸多戎狄部落,索,即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要用夏人传统治理夏民,用戎人规距驾驭戎狄。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这对于特别重视亲亲尊尊的周王室来说,无疑是开了一个特例。用现在话说,唐地也算是一个特区了。
有天神保驾,有特殊政策,再加上唐叔虞的聪明才智,唐(晋)政权稳固,国力不断增强,领土不断拓展,终于崛起三晋,春秋称霸。由此可见,桐叶封唐,绝非偶然,而是周王朝精心策划的一着妙棋,一个阳谋......
我将视线从三千年时光中收回来,感觉那振翅大鹏,已幻化为一位英俊青年,带着满脸笑容,深情地凝望着三晋大地……
二0一八年四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