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08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境式默写——孟子二则

(2020-12-26 08:40:12)
情境式默写——孟子二则 

1.《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               
2.当我们面对“生”和“义”不能两全的选择时,孟子告诉我们:“           ,               
3.《孟子·鱼我所欲也 》一文体现作者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的名句是“           ,               
4.《孟子·鱼我所欲也 》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5.《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孟子认为人们能做到舍生取义的原因是“           ,               
6.《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           ,              ,           
7.《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                     
8.《孟子·鱼我所欲也 》一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9.《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作者用行人不吃嗟来之食、乞人不屑接受踢过来的食物得出一个“           ,                ”的结论,来表现自己品格的高洁。
10.《孟子·鱼我所欲也 》中“           ,                ”两句,体现出孟子在面对优厚的俸禄时仍能保持清醒。
1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           ,                ,               ,               ,                 
1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的益处的句子是“           ,               
13.《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指出,人应该接受苦难的磨砺。这种磨砺的作用是“           ,               
14.《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正面论证,说明困境能激发人的斗志的句子是“           ,               
15.《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从反面论证,说明治国需要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炼的句子是“           ,               
16.《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           ,                ”,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17.《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               
18.《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19.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                         

答案: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1.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2.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3.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1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情境式默写——醉翁亭记 

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或“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明确交代醉翁亭位置及外形的句子是“                      ,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点明“醉翁”之号的由来的句子是“                      ,                           ”。
4.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在此意在彼的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简要概括了山间四时之景,其中描写春、夏的两句是“                      ,                           ”。
6.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了山中四季的不同景色,以“                      ,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写出了秋冬时节各具特色的景物。
7.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用“                      ,                           ”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两面。
8.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了一幅与民同乐的生动图画。在太守宴席上,有从溪水中钓的鱼,“                      ”;有泉水酿造的酒,“                           ”。
9.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                           
10.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对比手法写游人和自己不同的乐趣,从而表现自己“与民同乐”志趣的句子是“                      ,                           ”。
11.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点明全文主旨(或“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                           ”。
1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以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与“                      ,                           ”对比,以众宾喧哗之支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


情境式默写——《爱莲说 》
1.周敦颐《爱莲说》中“                  ,                ”两句,赞美莲花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2.周敦颐《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                  ,                ”。
3.有的人常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来掩饰自己的错误,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名句“                  ,                ”作为理论依据进行反驳。
4.周敦颐《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5.周敦颐《爱莲说》中“                  ,               ”两句,借莲的形象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欺侮。
6.周敦颐《爱莲说》中,运用正衬的手法塑造莲花的形象,评价菊花是“                  , ”莲花是“                  ”,更突出了对莲花的喜爱。
7.周敦颐《爱莲说》中点明中心,高度概括莲之可贵品质的句子是“                  ,                ”。
8.周敦颐《爱莲说》中,“世人甚爱牡丹”,是因为“                  ,                ”。
9周敦颐《爱莲说》中慨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暗示自己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                  ,               


答案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能外直,不蔓不枝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花之隐逸者   花之君子者也
7.莲,花之君子者也
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9.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情境式默写——送东阳马生序

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或“统领全文,为全文奠定基调”)的语句是“                       
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作者幼时抄书原因的句子是“                      ,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4.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作者坚守信用,决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是“                      ,                           
5.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                           
6.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作者求师心切的句子是“                      ,                           
7.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出先达德高望重、弟子众多的句子是“                      ,                           
8.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                      ,                          ,                  ”三句,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老师的尊敬,从而告诫马生在求学路上要尊重老师、要有严谨的求学态度。
9.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写作者从师求教跋涉之苦的句子是“                      ,                           
10.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作者叙写自己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被绮绣”的同舍生之间,但一点也不欣羡他们的句子是“                      ,                           
1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描写了同舍诸生服饰鲜艳,如同神人,又用“                      ,                          ”描写了自己的服饰和心理,表现一心向学的精神。
12.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把同舍生中“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缊袍敝衣”的形象做了对比,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                      ,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表达求学时苦中作乐、不在意物质匮乏的句子是“                      ,                           



答案
1.余幼时即嗜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4.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5.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6.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7.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9.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曵屣行深山巨谷中
10.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情境式默写——关雎

1.《诗经·关雎》开头用“                       ,                     ”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2.《诗经·关雎》中统摄全诗(或“说明美丽而贤惠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的句子是“                       ,                      ”。
3.《诗经·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4.《诗经·关雎》中“                       ,                     ”两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男子对心中姑娘的深切思念,同时写出了他因追求不到而痛苦难眠的样子。
5.《诗经·关雎》通篇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其中男子亲近女子的方式是“                       ,”使女子快乐的方式是“                     
6.《诗经·关雎》中“                       ,                     ”两句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

答案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6.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情境式默写——蒹葭

1.《诗经·蒹葭》中“                    ,                     ”两句,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营造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意境。
2.《诗经·蒹葭》第二章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                   ,                     
3.《诗经·蒹葭》中常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                     
4.《诗经·蒹葭》中写深秋的白露凝结成霜时,主人公顺流而下追随恋人的诗句是“                   ,                     
5.《诗经·蒹葭》中写主人公为寻觅恋人逆流而上,且描写了道路险峻难攀登的句子是“                   ,                     
6.《诗经·蒹葭》中,用“                     ”“                    ”“                     ”三句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答案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6.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情境式默写——观沧海 

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
2.曹操《观沧海》中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表现作者登山望海的勃勃英姿,且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                     
3.曹操《观沧海》中描写草木之景,突出欣欣向荣景象的句子是“                   ,                     
4.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描写出深秋季节大海之上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
5.曹操《观沧海》中借助想象表现大海的宏伟、博大,也表现出作者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                     
6.《观沧海》中,曹操用“                    ,                     ”两句表达出自己在用歌声诵咏心志。


答案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4.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