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议论文写作合并复习策略

(2019-12-13 16:41:29)
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议论文写作合并复习策略
高考论述类文本与高考议论文文写作具有共同特点,如都要求语言运用精确,逻辑要求严谨,尤其是在逻辑上的要求更为明显。因此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可以将二者合并复习,用议论文写作知识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用论述类文本特点指导议论文写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策略中,我们复习的重心在指导学生对选项与原文的三重比对上:一、比对词语,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比对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比对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二、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三、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但从教学效果看,学生仍然存在读不懂文章或只关注到了个别词语、句子的比对,而忽略了对文章的整体把握,造成发现选项与原文的不同,却不能判断这处不同在语意上是否与原文不同或造成断章取义的结果。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核心是精读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精准把握文意、理清句意关系、全面把握信息,对于任何疑难处的理解都要结合相关语境,不能断章取义。
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议论文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把握文章。
运用议论文写作要求标题要观点明确、第一段要有中心论点的特点去判断论述类文本的核心观点或概念,从而抓住文本中心。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一卷论述类文本,其标题是《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第一段中心句为“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抓住标题和第一段中心句,我们也就可以明确文本的中心。                     
其次,我们可以运用议论文所具有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概念、阐释概念、归结概念的基本结构方式和主体部分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结构方式,快速理清论述类文本的内容框架。
以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为例,全文共4段,第一段中心句“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第二段中心句即首句“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第三段中心句即首句“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第四段中心句“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等句子。只要抓住从这些中心句中的“从空间维度来看”“从时间维度来看”“总之”等词语,就可以快速抓住整篇文章的逻辑思路。
第三,可以运用标准议论段由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的组成方式,快速解读论述类文本的段落大意。论述类文本的段落同样由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组合而成。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分句阅读,快速分析出每个句子在段落中的功用,也就可以快速删繁就简、排除干扰,找出段落中心所在,从而快速把握段落中心,进而可以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如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老子〉的年代》中最后一段:“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这个段落由8个句子构成,段落中有大量古文材料的引用,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标准议论段的阅读意识,很容易陷入对古文的解读不清而导致文意不明。其实用标准议论段的组成方式不难发现,第、、句是段中材料句,第句是第句材料句的结论句,而、两句是两个结论句,第句是材料句第、句的结论句,而第句则是本段引用陈鼓应先生文章的结论句。
同样,运用论述类文本特点也可对议论文写作进行指导。
高考论述类文本具有整体上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语言运用精确、逻辑要求严谨的特点;其基本结构是“三段论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体部分结构方式为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常用论证方法有引用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学生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常出现观点不明、逻辑混乱、结构不清、论证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复习论述类文本时,可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习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运用精确、逻辑要求严谨以及写作结构、论证方式来构架自己的议论文。
如利用论述类文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基本结构,我们可以在审题构思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作文材料中的进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维训练。“是什么”锻炼的是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判断,是对其基本性质的思考。观点或论断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而非绝对或一般判断。反映在论述类文本中则表现为语言运用的精确,逻辑思维的恰当,试题中则呈现的是一些程度词、时间词、关联词等修饰词语的不可或缺。“为什么”则锻炼的是学生对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的分析,好的方面要分析其作用、影响,坏的方面则要思考其造成的结果。作文中呈现的现象或事件其原因一般不是单一的,这就要求学生对这一问题要进行深入、全面的思考,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能揭示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怎么做”则是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负责的态度,找出应对的策略。如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我们就可以以此思维展开构思,什么是母语(汉语)?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怎样学好中华母语?
可以利用论述类文本观点明确、思路结构清楚的文本特点,指导学生学习作文提纲的列举能力。面对一篇论述类文本,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列出本章的思路结构。以2014·新课标全国卷论述类文本《美的奥秘》为例,列作文提纲如下:第一段:悲剧的概念内涵。第二段:悲剧的表现。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的原因。第五段:归结概念。学生在学习分析论述类文本思路结构的基础上,会形成自己对一个问题或现象的理性、客观、全面的思考方式,以此逻辑思维来进行作文,则可避免出现段落逻辑混乱、思维层次不清等诸多问题。
还可以运用对论述类文本每个段落进行分句阅读的方式,分析每个句子在段落中的作用,即分析哪些句子是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或结论句,学习标准议论段的写作。以2016年全国新课标乙卷为例:“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第句是观点句,第句是材料句,第句是第句的分析句,第句是材料句,第、句是第句材料句的结论句。学会标准议论段的写作,我们就可以避免学生无话可说、叙述故事、罗列作文材料等问题,这样在作文思路结构或作文提纲基础上,明确了分论点,然后用标准议论段就可充实文章,从而在写作中起到层次清楚、逻辑严谨的作用。
总之,高考论述类文本与高考议论文文写作具有共同特点,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复习而非各成复习体系,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