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群文阅读·杜甫
主题:穿透夜色的诗情
【文本分析】
【学情分析】
【文本阐释】
本次课堂教学的主题属于经典诗歌赏读,采用“因声求气”的方法解读诗歌,通过课堂吟诵教学,使学生能把握古典诗歌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本组诗歌均创作于杜甫晚年时期,此时杜甫的艺术造诣已臻于至善,诗人在这组诗中一如既往地以一个沉郁悲伤、心怀天下的形象出现,但细品之下,我们会感知他博大的内心深处传来的一声声叹息。从文本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大悲”情怀,其实更多的是作者心中由“悲”汇流而成的深沉的“大爱”情怀,从而引领学生体味群文阅读的文化内涵,升华主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情景关系,并感受诗人在孤寂漂泊中对人生志意的一种坚守。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沟通诗人情感,走进诗人内心,做到论世知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探究,勾连情感,提炼诗人的大爱情怀。
【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多层次美读进入文本,获得审美体验;通过品读“夜色”解读诗歌密码,独辟阅读蹊径;通过赏读把脉诗人心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教学方法力求彰显教学创意,突出“一字立骨”。抓住“夜”字,使整堂课纲举目张。
3.符合群文阅读要求,突出“探究”特色。运用“加减法”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抓点探究,深入解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未成曲调先有情。
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亲手来拉开这笼罩千年的夜幕,借大家的一双双慧眼来寻找这穿透夜色的诗情。
2.课堂调查:印象杜甫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杜甫的《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诗歌,应该说大家都对杜甫有一定了解,谁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杜甫在你心中的形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文本,为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作准备,也为本课后面的教学〈提升对“诗圣”杜甫的认识〉做了对应的准备工作。)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今天要从杜甫的诗歌中学习什么呢?请看本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
1.学生整体朗读《客夜》、《倦夜》、《旅夜书怀》、《阁夜》,纠正字音。
明确:著,通“着”,读(zháo)
2.教师范读《旅夜书怀》、《阁夜》。
3.学生自主选择朗读篇目(男女各一)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诵读积累诗歌语言,形成语感,了解诗歌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在阅读中接受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情趣、情操的熏陶感染。)
(三)品读主题,掀起你的盖头来。
1.同学们,大家观察这组诗歌的标题,有什么特征?
明确:“夜”。
2.这组诗歌都有一个“夜”字,却分别写了四个夜晚,我们不可能每一首都讲,必须为这组诗歌做一做“减法”,每一个小组请一位同学来选择一个只属于你们的夜晚。
(设计意图:运用“减法”教学思想,使学生能够入乎其中,深入解读。)
3.同学们选择好诗歌,下面分组齐读。
4.变形解读:品味“自然夜色”之美。
(小组合作完成对“夜色”之美的品读,每个小组依次展示品读成果)
那一夜,
诗人看到了……。
诗人听到了……。
诗人感到了……。
(以《阁夜》为例,完成变形阅读,各组分别齐读。)
那一夜,
诗人看到了寒宵霜雪,星河动摇。
诗人听到了鼓角争鸣,千家夜哭,夷歌声声。
诗人感到了光阴飞逝,身冷心寒,人事零落,音书不闻。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变形阅读的方法明确地指引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文本解读,训练学生想象诗意,整合诗歌语言的能力。)
5.解读“生命夜色、时代夜色”的背景意义。
(设计意图:批文入情,沿波溯源。师生合作探究“夜”的背景意义,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
①国家的混乱与黑暗。
证据: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②前途黯淡与生存艰难。
证据: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③志意的失落与惆怅。
证据: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④对光明的渴望、坚守。
证据: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教师总结:
杜甫经历的每一“夜”都是他独特的生命映像,每一首诗中都充溢着“自然的夜色”“生命的夜色”“时代的夜色”,悲情的诗歌展现的既是凄清的夜色,更是茫茫夜幕中那个终夕不眠的诗人,虽然我们无法看清他,但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心底的起伏波澜,能体会到他融入时代与生命的全部情思。
6.请同学们做一做“加法”,将四首诗合起来朗读,品味这组诗歌的情感。
(设计意图:运用“加法”教学思想,合四为一,体悟情感。)
明确:这组诗歌的情感基调都是“悲”。
7.探讨作者为何而悲?
教师总结:
5.
爱:杜甫的情感是深沉的,是痛彻,是大悲,更是大爱!他用自己写下的每一句诗歌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他身处战乱频仍的时代,他的身世漂泊不定,他的心境怵惕不安,他“自经丧乱少睡眠”,他“不眠忧战伐”,他“白头吟望苦低垂”,但他的诗情从未沉沦,反而穿透了这笼罩千年的夜幕,定格于我们心中永存的温馨记忆,光耀于千年史册。
(四)深度体悟,愿识庐山真面目。
1.这一组诗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设计意图:课堂练习与课堂之初的“印象杜甫”前后对应,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堂作业:杜甫是
教师总结:
(五) 赏读:与“最美歌者”同行。(设计意图:涵泳性情,陶冶情操。)
(学生齐读)
你,从唐王朝走来
一边写诗一边把肠内热
散发给天地间凄凄黎元
国将破,你的诗涕泪滂沱
一路泥泞,诗人
背负着忧患的诗囊
穿越过王朝的愁雾
或清醒、或讥讽、或呐喊、或同情
与生死相依的国
与风烟荡尽的家
与过去,与未来
与他们,与我们
一路同行……
(六)我们的“朝圣”之路。
教师总结:
杜甫,一个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诗人,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敢于正视凄凉的世态,为宗国之衰而痛心,为民生之艰而歌唱,虽然我们看不清夜色之下诗人那张忧伤沉郁的脸庞,但他所经历的每一个不眠之夜皆是他忧国伤时的心灵记录,也是他留给千年青史最真切、最感人的形象。
我们学习杜甫,从他身上知道了什么叫坚守,懂得了什么是大爱,但是,越是懂得,我们越是知道,我们的“朝圣”之路永远未完成,永远在路上!
(七)作业布置,绝知此事要躬行。
(1) 一言心得:我与杜甫同行(200字以内,语言凝练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