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中国之48:从库尔勒到若羌,看红砖公路和沙漠胡杨

(2017-05-19 16:02:28)

6月7日;第57天;

多云到睛

库尔勒—若羌

共行443公里。

 

住在火车站对过的小旅馆真是一夜没睡好,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火车进站,呜喇叭,然后是乘客的声音,工作人员的声音,嘈杂异常。

早上6点起床收拾东西出发。途中在东站路边有个早点摊,停下来吃早饭。老板一看小旗说我也是江苏的,是徐州的,一家三口在小摊上忙活。

 

今天的目标是若羌,明天离开新疆,进入青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喀实就不去了。不想再继续跑了。

 

早饭吃过,顺着大路走,遇到加油站加满了油继续跑。不时地停车照几张。

今天的路上午经过几个团部,经过几十年的经营,路边有人烟,有水草;下午就主要是沙漠了,路两边的胡杨林很多。

到了三十一团团部,停下来看看,照照相。有一个胡杨广场,进去照相。

一路上开开停停,开始胡杨不多,后来越来越多了。

上午空气比较好,可能昨天下了大雨,沙漠中的砂子暂时还没飞起来。

中午时在一个停车场吃中饭,好长时间中午没吃米饭了,炒了一个肉丝,数量不少,味道也不错。再加一个青菜豆腐汤,两碗饭,37元钱,还可以。

下午的路两边主要还是胡杨林,比上午的好看多了,不过时间较紧,已经没有多时间停下来拍照了,好的地方停车不下车照几张,下车太麻烦,耽误时间。

 

下午还遇到几处修路,大约有二、三十公里。

快到若羌时又有一处沙漠起砂了,砂子随着风从路的左边翻到右边,有的时候只看到砂子而看不到路面。我们的运气不错,是顺风,否则的话就难开了。不过下午的路较狭窄,会车时,大卡车紧靠着我们,卷起的大风扑面而来,几乎能把人掀翻,不注意的话吓一大跳。

从几个兵团向南到若羌,可能有一、二百公里的无人区,全是胡杨林、草原、沙漠。沙漠在退牧还林,进行治理。我看有些地方效果不错,绿草和灌木已长得不少了。

下午7点钟到了若羌县城,找到旅馆住下。这次的旅馆与昨天的比好多了,不过也贵些。自进新疆以来,每个宾馆柜台上都有一块纸牌,上写着“开包检查”,不过这几天住宿都没检查,今天的小姑娘服务员办事认真,每个包都打开查过了,以防夹带危险品。

住下后到旅馆门口的小店吃晚饭。按“一帆风顺”所说,专吃羊肉串,因为明天就要离开新疆了,吃不到正宗的烤羊肉串了。买了10根羊肉串,一只镶,一瓶啤酒,两碗混沌。

 

今天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天气睛好,没有遇到大风,昨天下了雨,杨尘不大,路况也不错。

明天就要离开新疆进入青海了,这几天一直纠结一件事,就是这一段路有好几百公里的无人区,最长的达500、600多公里,还要翻过阿尔金山。但愿车子不要出问题,否则就麻烦了。我给它喝的是100元一壶的机油,装的是300多元的轮胎,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昨天晚上好辛苦,上传照片到12点半钟,突然宾馆停电了,没有保存,也没网了,白辛苦了,现在重来。

 

 

这是火车站门前,小旅馆、招待所林立,不过条件都较差。我们住的宾馆叫金金小宾馆,因为老板姓金。

 

 

 

 

 

 

 

 这是库尔勒的火车站。不怎么样,不过从夜里的嘈杂声来看,火车还是蛮多的,旅客也不少。

 

 

 

          路边小摊吃早饭。摊主自称是江苏沛县人,一家三口在忙碌。

 

 

 

 

                            沿218国道前进。

 

 

 
 
 
 
                                              几十公里就到了尉犁县。
               

 

 

 

                                不时停下来看看沙漠里的胡杨。

 

 

 

 

 

 

                                          塔里木河, 沿河水草比较茂盛。

 

 

 

 

 

 

 

 

 

 

 

 

 

http://img2.ph.126.net/whhxx08l1EdhCmEz0sTOCA==/3904339402053607490.jpg

 

 

 

 

        路边开始有了胡杨。胡杨是落叶中型天然乔木,直径可达1.5米,木质纤细柔软,树叶阔大清杳。耐旱耐涝,生命顽强,是自然界稀有的树种之一。胡杨树龄可达200年,树干通直,高10-15米,稀灌木状。树叶奇特,因生长在极旱荒漠区,为适应干旱环境,生长在幼树嫩枝上的叶片狭长如柳,大树老枝条上的叶却圆润如杨。

 

 

 

                  胡杨能从根部萌生幼苗,能忍受荒漠中干旱的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

 

 

 

 

 

 

 

 

 

 

 
 
 
        到了三十一团的团部。沿途几个建设兵团沿塔里木河开垦,已经经营50多年了。这团部我看跟我们东台以前的17团、18团差不多。

 

 

 

 

 

 

 

 

 

 

 

 

 

 

                                             有个胡杨广场。

 

 

 


 

 

 

 

 

 

 

 

 

 

 

 

                                                    离开31团继续前进。

 

 

 

 

 

 

 

 

 

 

 

 

      沿途几个兵团有很好的灌溉系统,水渠、闸站等不少,水流得哗哗的。

 

 

 

 

 

 

 

        这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了。“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西方探险家斯坦因在100年前将其称为“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时亦是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40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我国为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及推动南疆经济发展,修建了沙漠公路。

218国道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部边缘,这也算是沙漠公路了。 这些方格子是用草来固定沙子的。

 

http://img0.ph.126.net/FQJ7PtX_vCPcHPUjDN116g==/3291568377754502172.jpg

 

http://img2.ph.126.net/DsaSClALPn5SVYJ2UGf4vQ==/6597926286216074441.jpg

 

 

 

 

 

 

          路边的沙漠中胡杨林越来越多。

         胡杨,又称胡桐,为杨柳科落叶乔木。生长在沙漠的,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的唯一乔木树种,且十分珍贵,可以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银杏树相媲美。

        它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西部的温带暖温带地区,新疆库车千佛洞、甘肃敦煌铁匠沟、山西平隆等地;如今,除了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阿拉善一些流入沙漠的河流两岸还可见到少量的胡杨外,中国胡杨林面积的90%以上都蜷缩于新疆,而其中的90%又集中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

        目前被誉为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轮台县境内。

 

        如果将全国各地的胡杨作比较,无论胡杨之美还是胡杨之刚毅都由新疆获冠。新疆胡杨号称“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腐。” 在塔克拉玛干南部的沙漠中,经常可看到盆景般的胡杨景色,那里的胡杨静静地伫立于沙丘,千姿百态,仿佛人间修饰。

胡杨的美离不开其自身的沧桑,树干干枯龟裂和扭曲、貌似枯树的树身上,常常不规则地顽强伸展出璀璨金黄的生命,让大漠恶劣环境中的死亡与求生协调地表现。

 

 

 

 

 

        不时停下来照相。不过下午的胡杨林比上午的还要漂亮,还要多,因为要赶路,反而没时间照了。

 

 

 

 

 

 

 

 

 

 

 

 

 

 

 

  

 

 

 

http://img0.ph.126.net/Sc6vqaqphr29nmsiuPrj8w==/6597588736146341889.jpg

 

 

塔里木盆地的胡杨,特别是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是地球上胡杨最多的一片分布区,曾经十分辉煌。西汉时期,楼兰的胡杨覆盖率至少在40%以上,人们的吃、住、行都得靠它。在清代,仍“胡桐(即胡杨)遍野,而成深林”。

但从20世纪的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塔里木盆地胡杨林面积由52万公顷锐减至35万公顷,减少近三分之一;在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更是锐减70%。在幸存下来的树林中,衰退林占了相当部分。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主要还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胡杨及其林下植物的消亡,致使塔里木河中下游成为新疆沙尘暴两大策源区之一。

有幸的是,人们已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开始了挽救塔里木河、挽救胡杨林的行动。向塔里木河下游紧急输水已初见成效,两岸的胡杨林开始了复苏的进程。面积近39万公顷的塔里木胡杨林保护区已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轮台胡杨公园也升格为国家森林公园;以胡杨林地主体的塔里木河中游湿地受到国际组织的关注,并列为重点保护的对象。

第一次受到人类如此高规格礼遇的胡杨林,一定不会辜负人类的斯待,将重展历史的辉煌!

 

http://img1.ph.126.net/DpoJomLCvkMWzatZzsoReA==/119908340178881461.jpg

 

 

 

                                                 插一段路边的视频

 

 

 

 

        

        

 

                                     有的地方人工培育的草已经长得很好了。

 

http://img0.ph.126.net/heN_sFxlLpwfvD92UUE0dQ==/879609302320940403.jpg

 

 

 

 

 

 

                路过一个停车场,有小饭店,停车吃中饭。

 

 

 

                            好长时间中午没吃米饭了。青椒炒肉丝也是我爱吃的菜。

 

 

 

                                               若羌的红枣确实是全国闻名的。

 

 

 

                                                                        又休息了。

 

 

 

 

 

 

 

 

在国道边还看到了红砖公路,这条路,全长102公里,有碑为证,号称“世界上最长的砖砌公路”。正在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1966年8月,砖砌公路开工建设,于1971年5月峻工,位于若羌县境内距离库乐勒市245公里处。该路段共用了大约6129万块砖、当年由2000余名筑路工人砌成。在网上看到当年有的知青参加了公路的建设。当时是很艰苦的。

胡杨为这条路所做出的贡献,在交通厅下属单位所立的“砖砌国道公路简介”石碑上得到体现:“捡拾枯死倒地的风干胡杨木作燃料。”在建此路之前,为了烧制红砖,大量胡杨遭到砍伐。

砖砌公路如今已经不行驶汽车,成为一个新景点。

 

 

 

 

 

                                                     红砖公路纪念碑。

 

 

 

 

 

                                                     离若羌越来越近了。

 

 

 

 

 

有好几段路在修路

 

 

 
 
 
          公路象一条大堤一样,穿过“台特玛湖”。湖边上好象还有个雕塑景点,没有去看。 

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的尾闾湖泊,20世纪50年代面积约80平方公里。此湖泊一度干涸,现已重新出现。在1921年前的1500年内,台特玛湖是塔里木河及且末河的中间河,湖水向南溢入喀拉和顺湖从南部入罗布泊。

塔里木河未断流前,下游河水曾一度流到罗布泊,后来河水改道,流入东南方向若羌县境内的台特玛湖。

 
 

http://img0.ph.126.net/wnWgsr8dSjDKasd2vZR2yQ==/1931762765265375216.jpg

 

 

 
 
 
                   有一段路,路边全是黄沙,风吹得黄沙过公路,还好没有在路上堆积起来阻断公路。
 
 
 
 
 
                           路边的土上的白的不知是什么东西,是盐碱吗?
     
 
 
 
穿过一段长长的树廊,就到了若羌县城。
   
 
 
         下午7点钟到了若羌县城。

若羌县地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西接且未,北邻尉犁县及鄯善县和哈密市,东与甘肃省、青海省交界,南与西藏自治区接壤,行政面积20.23万平方千米,是全国辖区总面积最大的县,相当于两个浙江省,有华夏第一县美称。县城距州府库尔勒444公里。

若羌自古以来就为多民族聚居区。

秦汉时期,若羌县境内北部为楼兰、鄯善国,其主要居民为土著罗布人;南部山区为古婼羌国,其居民主要为羌族人;此外,境内还居住有塞种人、月氏人和匈奴人。

在秦、汉以前,中原和西域就有交往。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张骞奉命出使西域,路经若羌。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西汉政府应鄯善王尉屠耆的请求,派一司马领兵在鄯善国伊循城(今若羌县米兰)屯田,汉族人开始移居若羌。随着“丝绸之路”贸易的发展,从中亚来若羌经商的粟特商人、波斯商人等常有在此定居者。

 佛教东传时,印度僧侣亦有来此传教布道的。

 魏晋南北时期,吐谷浑人迁居若羌,并成为当地的统治者。

 陏唐时期,境内居住的民族,除了土著罗布人外,还有吐蕃人、突厥人、回鹘人和汉人等。唐会昌元年(841),回鹘西迁后,回鹘(即今维吾尔)逐渐成为若羌的主要民族,土著罗布人和吐蕃人、突厥人等渐被回鹘人所融合。 

元明时期,青海蒙古人移居游牧于若羌,并由元、明政府授权统治若羌。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西宁回民刘同春起义失败后,其部众被迫迁移若羌。民国时期,有哈萨克族人移居若羌县南山游牧,另有少数乌兹别克族商人来若羌经商定居。

新中国建立后,50年代初,曾有一批藏民移居若羌。60年代初,有一批东乡族人来若羌县定居。

随着若羌县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维吾尔族人口迅速增加,由内地移居若羌县的汉族人口亦不断增加。

 

 

 若羌县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少雨,风大尘多,日温差悬殊,属典型的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特色山川、古丝绸之路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

 
  若羌县自古以来就是内地通往中亚和新疆通往内地的第二条战略通道,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若羌是315国道进入新疆的门户,218、315国道在县城交汇,218国道向北边接南疆重镇库尔勒,经伊宁到达霍尔果斯口岸;315国道向西经且未到达喀什,向东经青海、四川到达广西出海。

 若羌有世界最长的红砖国道,60年代初,若羌至库尔勒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在阿拉干前后的沙积地段,砍伐原始胡杨林做燃料,在路基旁烧结红砖。

有人总结了若羌之最:

中国行政面积最大的县

全国最优红枣之乡-楼兰红枣

中国行政面积最大的镇--罗布泊镇

中国最大的钾盐储藏地--罗布泊

中国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唯一的国家级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罗布泊双峰野骆驼自然保护区

世界上最长的红砖道路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楼兰古城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米兰古城

 

 

找到旅馆住下。这次的旅馆比昨天的比好多了,不过也贵些。自进新疆以来,因为发生了暴乱事件,每个宾馆柜台上都有一块纸牌,上写着“开包检查”,防止夹带危险品和武器。不过这几天住宿都没检查,今天宾馆的小姑娘服务员办事认真,每个包都打开查过了。

 
        晚上在宾馆门前的小摊上,点了新疆的羊肉串和馕,因为明天离开新疆到青海就吃不到正宗的新疆羊肉串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