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9日

参观运城解州关帝庙运城盐湖照片
贾学平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西关,创银山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毁于火,经十余年始修复。清末该庙多次失火,20世纪初曾予修复和重建。新中国成立之后将其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再拨款维护修复,使其基本恢复历史原貌。现存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约为七万三千平方米,为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庙宇平面布局分南北两部分。南为结义园,此园仿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桃园修建,由牌坊、三义阁、假山等组成,亭内有线刻结义图案一方,四周植有桃林。北部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以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寺、胡公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牌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中神心,刀楼、印楼为两翼。前后两院虽自成格局,但又组成统一整体。前后有廊屋百余间围护,形成左右对峙而又以中轴线锋培中为主体的传统建筑风格。其春秋楼和崇宁殿为最精致建筑。中轴线北端为主庙,其主体建筑规模宏大,雕梁画栋。中轴线南端的东侧建有“万代瞻仰”的石牌坊一座,中轴线南端西侧建有“威震华夏”木牌坊一座。中轴线北端东西两侧为基本对称的主庙附属建筑,如追风伯祠、长寿宫、崇圣祠等等。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初(公元589年)。坐北朝南,布局为中轴线对称,沿袭前朝后寝之制,是我国目前现存关帝庙中规模最大。解州关帝庙景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家庙、常平关帝祖陵三关文物旅游景区。景区荣获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单位、山西省十佳优秀旅游景区、中华旅游文化贡献单位、2009年国际休闲旅游年度品牌单位等荣誉称号。
运城盐湖
运城盐湖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是一个古老而又典型的内陆咸水湖。它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由于其盐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运城盐湖诞生于新生代第三纪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时期,约有0.5亿年历史。该湖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30千米,宽3千米至5千米,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地理位置
运城盐湖地理位置优越,自上古时期就开始了盐的开采。它是华夏文明中的战略争夺地。运城盐湖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盐分资源,解决了人们缺盐的问题,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态环境
盐湖周围的生态环境非常丰富多样。尽管因盐度高和盐碱地的原因,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在盐湖中生存并不容易。然而,盐湖中诞生了一种水生生物——卤水虫,它起到了中介的作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食物链。同时,运城盐湖周围还有适应盐湖环境的植物,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
运城盐湖位于中国山西晋南盆地,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开发历史。由于其盐水含量类似中东的“死海”,人在水中可以漂浮不沉,故被誉为“中国死海”。盐湖南依苍翠高峻的中条山,北靠峨嵋鸣条岗,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湖内银泊万顷,浩淼广阔,芦苇湿地环绕,水禽候鸟族聚。
运城盐湖是国家AAAA景区,总面积达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也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湖泊。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向西与黄河古渡相接壤,往南与苍劲俊秀的中条山相毗邻,北依峨嵋岭,东接涑水瑶台,水深六米,形似天然浴盆。形成于新世纪第四代初,为我国古代发现的唯一一处天然结晶池盐宝藏。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盐类的矿物质汇集在这里,经过长期的沉淀蒸发,形成了天然的盐湖。景区利用得天独厚的稀缺资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河东大盐和死海黑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康养体验项目,包括温泉水疗、盐水漂浮、黑泥养生、矿盐理疗和盐雾清肺,同时还开发了许多独具魅力的室外景观: 盐精灵打卡、园林景观、盐湖之镜、鸳锅、鸟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