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说蛇贾学平/搜集整理

蛇年说蛇
贾学平/搜集整理
爆竹声中除旧岁,金蛇狂舞新年到。
今天是农历乙巳年春节,蛇在十二生肖中排列第六位。
蛇字的基本解释
蛇字有两音[ shé ] 、[ yí ] 。
部首:虫
蛇是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
蛇[yí]字 “委蛇”(wiyí)的意思。
蛇的相关知识
蛇的起源:蛇的出现大概在1.5亿年以前,毒蛇的出现则要晚得多。它是由无毒蛇进化而来,在2700万年前才出现。目前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00多种。
蛇的种类: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线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的线蛇王也不过11.94厘米。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网蛇,一般都超过6.2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更长,竟达11米以上,体重100多公斤。已经证实蛇最重的纪录,是1960年在巴西城发现的一条南美蟒蛇,重227公斤,长8.46米,腰围111.76厘米。世界上最毒的蛇为海蛇,这种蛇出没在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阿西莫暗礁附近,它每次分泌的微量毒液,就足以使上万只老鼠当场毙命。
蛇的生活习性:蛇非常聪明灵活,故《圣经》上有“温驯如鸽子,智慧如蛇”之说。蛇的捕食本领相当高强,能吞进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食物。我国古代早就有巴蛇吞象的传说,说巴地有能吞食大象的巨蛇,三年之后才吐出骨头。非洲有一种食蛋蛇,还没有人的手指粗,却可以吞进鸡蛋和鸭蛋,吃完蛋清和蛋黄后,还能吐出蛋壳;巴西草原的果色蛇,全身呈绿色,舌尖上长有果子形的圆舌粒,跟樱桃相似,小鸟误认为是果子,因啄食而丧生;东南亚和非洲鲁什马河流域的飞蛇,其肋骨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滑翔时能展开,使身体呈扁平状,故能从树枝高处跃入空中,陡峭地滑翔而下,有时快得像离弦的箭,能吞食飞行的小鸟;而非洲黑毒蛇爬行最快,可以高于每秒5米的速度向前冲刺,追赶逃跑的猎物。
蛇的记忆力:蛇的记忆力很好,也非常记仇,能准确地认出曾经伤害过它的人,多年以后还会伺机进行报复。蛇的同类受到侵犯时,有时也会群起而攻。但蛇也会报恩,古书上曾记有“隋侯见伤蛇而医之、活之。蛇愈而去,衔夜光珠以报”的佳话。蛇对音乐非常敏感。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就有耍蛇的职业,在“蛇郎”吹奏的“蛇笛”中,一条条蛇袅袅起舞,舞姿灵活柔美,引人入胜。南美一些地方的蟒蛇还可以驯养成家蟒,负责守家和“照看”幼儿。印尼佛罗勒斯岛上居民饲养的无毒蛇能随同主人一起下地干活。种子入土后,它便守在地里,驱赶啄食种子的野鸟;树上的果子成熟了,家蛇便爬上枝头,甩动尾巴,将成熟的果子打下。一些国家还利用毒蛇来守卫金库。他们除了使用现代化的装置外,再放进一两条剧毒蛇,使盗金者望而生畏。更为有趣的是用活蛇做耳环。非洲喀麦隆西部,有一种细如手指的“银枪蛇”,花纹极美,当地妇女捕获后拔去毒牙,将蛇尾扎成小圆圈,系上细线穿在耳垂上。银枪蛇时时昂起头,吐出火红的舌信,非常有趣。
蛇的价值:蛇全身是宝。蛇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为餐中佳肴。蛇胆、蛇肝、蛇皮、蛇毒、蛇油、蛇蜕,乃至蛇血、蛇肠杂等均可入药治病。将蛇浸制药酒,能治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等症。五步蛇还是治疗顽固性瘙痒和麻风的传统要药。蛇胆非常名贵,能驱风除湿、明目益肝。蝮蛇干粉可治恶性肿瘤、风湿症,若配以草药,有延年益寿的奇功。蛇毒是稀世之宝,可制成镇痛、抗毒、抗凝血的良药。蛇毒远比黄金还贵,1克蛇毒价值数万美元。
蛇的文化意义:蛇曾是人们崇拜的一种动物。一些原始部落,如美洲印第安人就有9个部落有蛇氏族,有的甚至将响尾蛇作为民族标志。澳洲的华伦姆格人有一种图腾崇拜仪式。仪式上,人们用颜料涂抹全身,扮成蛇的样子且歌且舞,讴歌蛇的历史与威力,祈求蛇神护佑。原始社会解体后,崇拜蛇的风俗在许多民族中仍相当普遍。
关于蛇的风俗: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北方大都说属小龙的,也有说属长虫儿的。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厌恶,而对龙情有独钟,因龙为神物,也有点“攀龙附凤”的味道。汉族民间有“蛇脱皮”的说法,认为只要看见蛇脱皮,是不吉利的征兆。民谚说:“见到蛇脱皮,不死脱层皮。”尤其是在春季更为大忌。在青海地区,若家中发现蛇,最忌杀死。认为若杀死蛇或蛇没有被子打死,蛇就会采取报复行动,于家门不利。所以若在家中发现蛇,就将其捉入罐中或挑在长杆上,然后送到山谷中,并求其躲进山洞,别再回到人家中。
蛇在古代的雅称是虺、螣、蚺、蜧、蜦、长虫、小龙
蛇,俗称小龙,是无足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又有蛇、虺、螣、蚺、蜧、蜦、长虫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种蛇类,包括体型最短小的细盲蛇科以至最长的蟒科及蚺科。为了配合蛇类窄长的身体,成对的内脏(如肺、肾)会在蛇体前后排列,而非左右互对。部分蛇类拥有毒性,能令被其咬击的生物受伤、疼痛乃至死亡。蛇的另一个特征是颚部能作出广角度的开合,因此能吞食比自己身型庞大的猎物。生物研究指蛇类大概于白垩纪时代由蜥蜴类衍生而成,不过亦有专家认为部分蛇类早已有能生活于水中的器官,因此不会是作为陆地霸主的爬行类所衍生的。现代蛇类的分类研究,大概可追溯至古新世时代。
蛇年与“蛇崇拜”
在悠悠中华历史中,蛇不只是十二生肖之一,更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从古至今,诸多蛇仙传说口口相传。像女娲、伏羲,皆是人首蛇身,被视作人类始祖,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伏羲教民渔猎、始创八卦 ,他们的故事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序章;还有《白蛇传》里的白素贞,为了和许仙的爱情,水漫金山,勇敢对抗命运……这些传说,无一不体现着蛇在古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蛇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咱们中国人,虽然总爱自称“龙的传人”,但你知道吗?威风凛凛、神奇无比的龙,其实最开始就是咱们老祖宗共同崇拜的“蛇”意识的大集合与华丽变身!
古人为啥会有“人首蛇身”的蛇崇拜?
中国古人“蛇崇拜”的表现之一,就是创造出了全新的蛇形象,人首蛇身就是其中之一,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说“伏羲”与“女娲”以兄妹为夫妻,他们的“天定姻缘”孕育了中华民族。当代学者收集苗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伏羲女娲”传说,发现大部分传说除增加“洪水”情节外,与汉族所传大致相同,都是说伏羲和女娲原本是兄妹(或姐弟),洪水过后,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俩,然后就结婚生子,繁衍了人类。
那么,这对天选CP的“蛇子”血脉又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华胥氏踩了他的脚印,就怀上了伏羲;
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中说,有个神母在雷泽游玩,有条青蛇绕着她转了好久才消失,然后她就怀孕了,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
女娲“人面蛇身”的形象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为,“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此外,盘古、烛九阴、共工,在古书里也都是“人面蛇身”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有神,人面蛇身而赤……是烛九阴”。(图片来源:《山海经画册》全彩典藏版)
虽然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蛇一直是让人畏惧的动物。但从古代中国起,“蛇”却慢慢变成了守护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四灵”中龟蛇合一构成的玄武,就是北方的守护神。
在四川、新疆、河南、山东等地的考古工作中也有发现诸多伏羲、女娲“蛇身人面”的遗迹。
其实,不只在中国,其他文明古国也都超级喜欢“人首蛇身”的设定!印度蛇神“那伽”就是人首蛇身;古埃及的丰收女神Ren-enutet和命运男神Shai,也被描绘得跟中国的伏羲女娲有相似之处;还有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
为何中西方文化都对人首蛇身如此崇拜?有学者认为,蛇的蜕皮象征着生命的再生和更新,蛇在生命力、繁殖力等方面具备的强特性,让原始人类惊奇和敬畏。因此,古时候人类便将自身与蛇结合创造出“人首蛇身”的神祇外形,寄托其对于永恒生命的美好向往。
神话传说中的“蛇”生绵延
“炎帝”和“黄帝”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国语》的记载中,这两位始祖的爸爸是“少典”,妈妈是“有蟜氏”。
按照《春秋世谱》的说法,“少典”是“伏羲”和“女娲”的儿子,而“有蟜氏”就是“蛇氏族”。如此说来,炎帝、黄帝也就成了“蛇的传人”。
中华三祖:蚩尤(左一)、黄帝(中)、炎帝(右一)。(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
而“蚩尤”部落也是“蛇的传人”。《说文解字》中记录,“蚩,虫也”。虽然蚩尤在涿鹿之战中败给了黄帝,但他统领的部族后来不断与周边部族融合,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在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传说中,也有着许多关于“蛇的传人”和“蛇图腾”的有趣故事。如白族、怒族、傈僳族的《蛇氏族》传说。
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和广西龙胜县的一些地区,也有与蛇相关的传说,海南黎族的《黎母山传说》、《勾花的传说》、《五妹与蝻蛇》等创世神话,都说蛇与本民族有密切关系。
在两广、福建、海南地区,世代耕海为生的“疍家人”仍继承其远祖闽越人的遗存信仰,以蛇为图腾。2005年,崇蛇的民俗还被列为了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樟湖,人们至今还保留着蛇王庙,有游蛇灯、赛蛇神等民间活动。
既然古代先民有蛇崇拜,为什么中国人一直被称为是“龙的传人”呢?
其实,早期的蛇与龙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就如蛇在生肖中别称为“小龙”。随着对龙的不断神圣化,古人对“龙”的敬畏日渐增长,龙从蛇中独立出来,并具备了“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的能力。
中国“龙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乃是古代中国人基于民族文化观念,借助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充分发挥想象力所创造的象征符号,具有神祇、祖灵、地方神等象征意义。
到了明代,李时珍在保留“蛇身”的基础上,为龙引申“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八种飞禽走兽之所长,并注解龙与蛇在图腾形象上的异同。
自从超级酷炫的龙闪亮登场后,蛇就慢慢从之前“高大上”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不过,蛇却有着翻身之力,那就是修炼进阶之法——“蛇化龙”!
这个过程,听起来像是蛇的升级打怪之旅。传说中,蛇要先修炼五百年变成蟒,蟒再修炼五百年进化成蚺,蚺再修炼五百年,就成了有鳞的蛟了。蛟再修炼五百年,就变成了没角的螭龙,接着是有角的虬龙,最后修炼成超级厉害的应龙。
蛇、蟒、蚺就像是蛇家族的三个不同阶段,而蛟、螭、虬、应龙就是龙家族的进阶版。
蛇化龙”的传说,不仅神秘和传奇,它还传递了一种超级励志的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而蛇图腾作为人类早期文明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至今日,虽然蛇的寓意不能与象征高贵和权势的龙相比,但也与吉祥富贵、福禄功名有着紧密的联系。

带有蛇字的成语
成语
虚与委蛇
引蛇出洞
蛇神牛鬼
虎头蛇尾
杯弓蛇影
打草惊蛇
封豕长蛇
杯弓蛇影
画蛇添足 [ huà shé tin zú ]《战国策·齐策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请人喝酒,酒少人多,大家约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一个人先画成,左手拿过酒准备喝,同时用右手为蛇画脚,并说:“我还能给蛇画脚呢!” 脚还没有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给它添上脚呢?” 于是拿过酒一饮而尽。后用“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弄巧成拙。
笔走龙蛇 [ b zu lóng shé ]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草蛇灰线 [ co shé hu xiàn ]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虚与委蛇 [ x y wi yí ]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委蛇(wiyí):敷衍。
蛇蝎心肠 [ shé xi xn cháng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牛鬼蛇神 [ niú gu shé shén ]唐杜牧《李贺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原比喻李贺的诗虚幻怪诞。后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牛鬼:佛教指地狱中的牛头鬼。蛇神:指蛇精。
斗折蛇行 [ du zhé shé xíng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为蛇添足 [ wéi shé tin zú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同“为蛇画足”。
杯蛇幻影 [ bi shé huàn yng ]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同“杯弓蛇影”。
杯蛇鬼车 [ bi shé gu ch ]指因疑虑、惊惧导致幻觉中产生的怪物。杯蛇,“杯弓蛇影”之省;鬼车,传说中的九头鸟。
膝语蛇行 [ x y shé xíng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极言其畏服。
蛇蝎为心 [ shé xi wéi xn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蛇头鼠眼 [ shé tóu sh yn ]形容人的面相丑恶,心术不正。亦作“蛇眉鼠眼”。
打草蛇惊 [ d co shé jng ]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同“打草惊蛇”。
杯中蛇影 [ bi zhng shé yng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同“杯弓蛇影”。
握蛇骑虎 [ wò shé qí h ]比喻处境极险恶。
佛口蛇心 [ fó ku shé xn ]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一字长蛇阵[ y zì cháng shé zhèn ]排列成一长列的阵势,泛指排列成一长列的人或物。
飞鸟惊蛇 [ fi nio jng shé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骇龙走蛇 [ hài lóng zu shé ]龙蛇被掠走。形容声势浩大。
龙蛇飞动 [ lóng shé fi dòng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蛇混杂 [ lóng shé hùn zá ]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灵蛇之珠 [ líng shé zh zh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一龙一蛇 [ y lóng y shé ]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养虺成蛇 [ yng hu chéng shé ]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龙屈蛇伸 [ lóng q shé shn ]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枭蛇鬼怪 [ xio shé gu guài ]比喻丑恶之徒。
鲸吞蛇噬 [ jng tn shé shì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蛇口蜂针 [ shé ku fng zhn ]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为蛇画足 [ wéi shé huà zú ]比喻做事节外生枝,不但无益,反而害事。
豕分蛇断 [ sh fn shé duàn ]比喻支离破碎。
弓影杯蛇[ gng yng bi shé ]见“弓影浮杯”。犹言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春蚓秋蛇[ chn yn qi shé ]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像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打蛇打七寸[ d shé d q cùn ]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岁在龙蛇[ suì zài lóng shé ]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毒蛇猛兽[ dú shé mng shòu ]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比喻贪暴者。
行行蛇蚓[ háng háng shé yn ]形容字体如蛇蚓盘绕,难以辨认。
惊蛇入草[ jng shé rù co ]形容草书的笔势矫健迅捷。《宣和书谱·草书七》:“(释亚栖)观其自谓吾书不大不小,得其中道;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贪蛇忘尾[ tn shé wàng wi ]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蛇欲吞象[ shé yù tn xiàng ]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一蛇两头[ y shé ling tóu ]比喻阴险凶恶的人。
画蛇著足[ huà shé zhuó zú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同“画蛇添足”。
三蛇七鼠[ sn shé q sh ]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拨草寻蛇[ b co xún shé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长虺成蛇[ zhng hu chéng shé ]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后患。
封豨修蛇[ fng x xi shé ]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同“封豕长蛇”。
虎头蛇尾[ h tóu shé wi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壁间蛇影[ bì jin shé yng ]犹“杯弓蛇影”。形容疑神疑鬼,徒自惊扰。
人心不足蛇吞象[ rén xn bù zú shé tn xiàng ]比喻人贪心不足,就像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蛇食鲸吞[ shé shí jng tn ]蛇食:像蛇一样吞食。鲸吞:像鲸一样吞咽。比喻强者逐步并吞弱者。
为虺弗摧[ wéi hu fú cu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