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天主教贾学平

襄汾天主教
贾学平
天主教于光绪三年(1877)传入襄陵。时有山东蒙阴县天主教徒萧永录、徐子明、周宽隆等6人,到黄崖村等处传教。光绪十年(1884),荷兰籍神甫光绪十年(1884)到县主持教务,并在黄崖村建起教堂。汾城天主教传入略晚于襄陵,民国7年(1918),在大南关设置教堂。抗日战争前夕,黄崖教区有教徒500余人,属洪洞教区;汾城教区有教徒近千人,属新绛教区。日军入侵后,襄陵于塔儿山的周家庄、洞沟一带建起教堂。汾城外籍神甫借保护难民,大量发展教徒。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外籍神甫撤离,天主教活动基本停止。教徒人数由2000人减至不足1000人。新中国成立后,恢复宗教活人数有所增加。“文化大革命”中宗教活动停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党的宗将黄崖教堂退还教会,在膏腴村建立简易礼拜堂。1980年7月,县内设置堂点9处,即黄崖、齐村、洞沟、庙凹、南高腴、南关、赵康镇南柴、东牛、上毛。并收回黄崖、古城、汾城、庙凹、齐村5处被占领房屋144平方米。1985年成立天主教爱国委员会,民主选举处正副会长,恢复神甫职务,全县有教徒1140人。
1993年4月,赵国宝、韩双元、张冬菊被选为县政协委员。1999年,天主教有神甫3人,修女3人,会长10人,教堂8座。活动点2。天主教爱国委员会主任刘清荣,负责西北片、河东片5个教堂;副主任李凤鸣,县政协常委,负责西南片3个教堂2个活动点。是年,全县教徒1746人,分布13个乡镇61个村庄,多集中于汾城镇和浪泉乡。古城镇北沟村为天主教聚集村,全村教徒300余人,占全村人数的40%左右。
南膏腴和汾城南关两个教堂分管西南两个教片16个村庄400名余教徒活动;黄崖、齐村堂分管西北片、河东片19个村庄380余名事务局批教徒活动。黄崖、北沟教堂经省民族宗教准开办眼科诊所,为教堂自养企业。1999年南膏腴、南关、黄崖、荆村沟被评为五好教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