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谏鼓谤木”贾学平/搜集整理

成语“谏鼓谤木”
贾学平/搜集整理
谏鼓谤木,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g bàng mù,意思是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出自《淮南子》。
成语解释
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
成语典源
《淮南子》卷九《主术训》:
“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釐,而既已备之也。”东汉·高诱注:“欲谏者击其鼓。”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相传尧帝在庭外设置一鼓,供民众击鼓进谏。此后古代统治者为听取臣民的谏议之言或冤抑之情,特地在朝堂外悬鼓,让臣民击鼓上闻,称为"登闻鼓"。宋代有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是统治者了解民情、体察民隐的一种方式,也是民众向统治者表达心意或申诉冤屈的一种渠道。19世纪末,我国第一批新闻学论文的作者将古代的谏鼓视为现代大众传播的古代形态。
谏鼓谤木,指广开言路,听取各方意见。谏鼓:相传尧曾在庭中设鼓,让百姓击鼓进谏;谤木:相传舜在交通要道立木牌,让百姓在上面写谏言。 出自《淮南子》卷九《主术训》:古者天子听朝,公卿正谏,博士诵诗,瞽箴师诵,庶人传语,史书其过,宰彻其膳。犹以为未足也,故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王立戒慎之鼗,过若豪厘,而既已备之也。东汉·高诱注:欲谏者击其鼓。《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震复上疏救之曰:臣闻尧舜之世,谏鼓谤木,立之于朝;殷周哲王,小人怨詈,则还自敬德。所以达聪明,开不讳,博采负薪,尽极下情也。今赵腾所坐激讦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乞为亏除,全腾之命,以诱刍荛舆人之言。帝不省,腾竟伏尸都市。
《管子·桓公问》:"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蔽也; 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
《新唐书·裴谞传》:" 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
唐·唐孙华 《吴歈为陈沧洲太守作》诗:"谁能鸣谏鼓,慷慨伏青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