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2022-10-27 13:16:47)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

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于右任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于右任书法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一、于右任——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于右任(187941119641110日),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1949年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1950年中国国民党改造委员会成立,任评议委员。1964年病逝。晚年诗作眷念大陆之情颇深。著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  

于右任善书法,喜作诗,是近现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并曾师从武学泰斗施承志。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林散之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林散之书法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林散之绘画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林散之——中国诗人、书法家、画家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日),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痴、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苏南京市江浦县(今南京市浦口区),祖籍安徽省和县乌江镇七颗松村庄,诗人、书画家,尤擅草书

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其书法作品《中日友谊诗》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赵朴初、启功等称之诗、书、画“当代三绝”,与李志敏并称“南林北李”,被誉为“草圣”,林散之草书被称之为“林体”。如果说在当代草书实践中,林散之为飘逸之美,那李志敏则为苍茫之美,两者风格迥异、刚柔互补,凸显“南林北李”的双峰对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为其出大名很晚,数十年寒灯苦学,滋养了其书之气、韵、意、趣,使之能上达超凡的极高境界,对现代中国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真可谓“功莫大焉”。

林散之书法代表作有《许瑶诗论怀素草书》《自作诗论书一首》《李白草书歌行》等。

1989126日,林散之因痰阻塞气管,抢救无效,溘然逝世,终年92岁。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王蘧常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王蘧常书法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三、王蘧常——书法家

王蘧常(19006219891025日),字瑗仲,号明两,别号涤如、甪里翁、玉树堂主、欣欣老人,浙江嘉兴人,中国哲学史家、历史学家、著名书法家。其父王钧畇为清光绪十五年举人,工书法,博学。蘧常幼年受父影响,七岁时能作诗。早年曾从师沈曾植治学。1920年入无锡国学专修馆。1927年去上海先后执教于光华、大夏、复旦、交通等大学。

晚年致力于书法,精心研究汉简,欲化汉简、汉帛、汉陶于一冶,拓展了章草之领域。其书法作品在日本享誉极高,人称“古有王羲之,今有王蘧常”。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卫俊秀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卫俊秀书法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四、卫俊秀——书法家

卫俊秀(19092002),字子英,笔名景讯、若鲁,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襄陵镇景村人。幼爱书法,擅行草、大草,中国当代学者型书法大家,中国民主同盟会盟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艺术学院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考试委员会委员,被公认为鲁迅、庄子研究专家。有《傅山论书法》、《卫俊秀书法集》等行世。

卫俊秀自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喜爱语文、书法。1914年入小学读书,始习字,每天写仿16字,后于字间增添小字。其书法习作颇受校长师维铎先生表扬,多次获奖。19257月考入六年制的太原国民师范学习。课外读《荀子》、《诗经》、《左传》等古籍。在高师阶段广泛学习西方哲学,恣情披阅从古希腊到19世纪末诸大家包括费尔巴哈、黑格尔、恩格斯的著作。

书法受名家常赞春、田羽翔指授,习何绍基、黄山谷、傅山诸家书。每天写字10张,从无间断。1932年考入山西教育学院,改读鲁迅著作、苏联文学及严复译作等。饱读社会科学,钻研鲁迅、《庄子》,立志著作。1933年撰写研究鲁迅和《庄子》的书稿。1936年获山西省作文竞赛第一名。1936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教育学院中文系,1954年任陕西师范学中文系讲师。1943年冬在重庆将自己撰写的《庄子与鲁迅》一文呈郭沫若先生指教。“承回信、指示,语多赞许”。1944年在黄埔军校七分校任教官,受郭沫若《蒲剑集》影响,萌发撰写《鲁迅(野草)探索》动机。勤奋搜集资料,钻研不已,集10年工夫(书成后由上海泥土出版社195412月出版)。其专著《傅山论书法》1947年在西安出版。这期间一直是治学与书法活动双管齐下,二者相得益彰。事实上,学术生涯为他后来成为一位学者型书法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使其书作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上升到一般书法家难以企及的美学境界。1954年调入陕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0年为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亚洲民族馆作“神游古国”榜书,被列为永久性展品。这是他的书法艺术在家乡劳动时已臻成熟、攀上高峰的重要标志。其书法属雄强一路,以草书见长。有评论家评其成功地解决了草书的碑化问题,称其与于右任、王蘧常、林散之为20世纪草书四大家。2002529日因病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二十世纪中国草书四大家贾学平/搜集整理
卫俊秀书法欣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