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古城镇几个村名的传说张平义
(2022-04-08 16:42:00)襄汾县古城镇几个村名的传说
张平义
古城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曾是泰平县城和舜建都之城。
话说尧到了晚年,通过考察决定将帝位传于舜。然而,尧的儿子丹朱对尧“不传子而传平民百姓”的做法十分气恼,一味地胡搅蛮缠。尧王见此,就让他们各自为政,分两处理事:看谁能受到百姓的拥护就让谁接班。用事实说服丹朱。
舜很体谅尧的难处,主动将平阳都城让给丹朱,而他自己则“避丹朱于南河之南”。也就是今古城镇姚村,因为舜姓姚,名崇华,后人才将村名称为“姚村”。(后因百姓拥护舜,舜才回到平阳执政)
“南河”在哪里?史家多有误解,有人说在今风陵渡东流的黄河,是没有道理的。山西西南部为当时尧的唐国范围,舜总不至迁都于国外去吧?其实,“南河”即指自豁都峪口经古城镇入汾的涧河。因为尧时“龙门未开,吕梁未发”,黄河水只能从吉县孟门山东流入汾。这条从豁都峪出山的涧河,便是黄河故道。又因它在平阳之南,所以称“南河”,可知,舜确是建都在今古城镇姚村一带。
至于今古城镇的得名,也因舜曾在此建都城,所以后世便将此称为古城。当然,经过四千多年的沧桑变化,行政区划的更迭迁移、自然村落的兴衰,今古城镇地方未必就是原址,只不过保存了一个名子而已。
传说到了晋国。晋国史很复杂,从唐叔虞封于唐国起,内讧不绝,几经迁都。至今,到底有几个都城?迁移过几次?仍为历史悬案。但唐步虞的儿子燮父迁都晋水称“晋阳”(即今金殿镇)已为史学界公认。
晋阳原名“翼”,为晋国第二代诸侯的都城。从曲沃一带发掘出晋国古墓得知,第三至第十代诸侯均建都曲沃,因史料缺乏,《史记》对这段历史交代不详,第十一代诸侯昭侯可能又迁回晋阳,而把他的叔叔桓叔留曲沃,称桓伯,曲沃便成为晋阳的附属国。因“伯”比“公”低一等,两地便产生了权力之争,至曲沃桓伯的儿子武公时,两地连年征战,晋阳地方靠近汾河,于战事不利,接连被杀掉几个晋阳的诸侯,所以,晋阳方面常似惊弓之鸟,至后来的诸侯小子侯,不得不来一次迁都,迁建的新都便是“京安”,取京都安泰之意。
虽然小子侯迁都于京安,而他的本意并不在此。出于防范曲沃方面偷袭的考虑,他平时都居于近峪口的地方,一有动静便进到峪中藏身,所以,后人将峪名称“豁都”。他住的地方后人称“侯村”,宫人多在就近居住,称“常村”(皇帝的旌旗曰常)。为了防止遭到突袭,还在京安南建了烽火台,以便报警,后人称“五里墩”。但是,曲沃武公后来采用“诱杀”的手段还是把小子侯杀掉了,由曲沃武公作为诸侯迁都今晋城村,即古绛。
小子侯迁都京安的这段历史,实在太短暂了,以至没有留下史实文字,而这几个村名、地名都为史家留下考证的实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