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温泉村的由来
高凡曾 高步山 梁立忠
温泉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温泉行政村有7个村民小组,村落面积0.2771平方千米。聚落成长方形,房屋多为砖瓦混凝结构的平房、楼房。东临辛建村,西临汾河,北临鱼池村,南至燕村。全村520户,1621口人,均为汉族。有耕地4160亩,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温泉村多历史名人,抗日战争时期,阎锡山曾住在温泉村。
相传在很早以前,温泉村居住着梁、贾二姓人家,梁姓住在村子东边,依靠坡上的大片土地和一小部分园地生存,而贾姓居住在西边,依靠园地和汾河滩地生存,尽管姓氏不同,但他们能和睦相处,和谐共事。人少地多生活比较富裕。他们靠天吃饭,靠勤劳获取收获。但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天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干旱直接危协着人的生存,两姓人家商量“乞雨”,用这种方法乞求仓天下雨,他们在村东门口设祭坛,坚持数月,也不见下一点雨,后来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个老太婆,观看他们数日,并多次好言相劝这种办法不管用,而梁贾二姓人家仍坚持不断,他们总想以此来感动天神,他们知道,如果再无雨,连井水都要干枯了。一日正午时刻,老太婆突然晕倒不醒人事,贾姓人忙把老太婆扶起,老太婆迷迷湖湖口中念道要水喝,贾姓人非常无难,随叫人把尽有的一碗水端来,让老太婆喝了,老太婆喝下水后说,“这么脏的水,怎么能喝”,随即张大口将喝下去的水吐了出来,水从老太婆的嘴里不停的吐,而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顺着照坡一直往下流,人们光顾着看水,不知啥时老太婆不见了,但见一条矩龙腾空而起,龙头在村门口,而龙尾顺着照坡直到乔家胡同,这时人们才知道老太婆就是龙的化身,赶紧烧香磕头,随即狂风大作,倾盆大雨笼罩了整个村庄,这时的人们扔在大雨中默默的祈祷。后来在照坡的下面,人们发现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池水长年不干,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天旱不干,天涝不溢,人们赞不绝口,都说这是龙王赐给我们的“灵泉”。为了不忘龙的恩典,梁贾二姓人家商议把村南的东门起名为“龙王口”要求家家户户,逢时过节,都在此祭奠。并规定村里婚丧嫁娶大事不准在龙王口通过。这一规定直到现在人们都自觉遵守,从不违规。除此之外,在龙尾处乔家胡同(现在乔小常院西边),为龙王建了一座龙王庙,供大家祭祀。村里有了泉水,人们衣食无愁,吸引了一些追求生活的游民们,来这里安家落户,村子人口越来越多,大家商议把这块“灵泉”的地方起名为“温泉”村名,从此就有了温泉村。
相传当时人们对“灵泉”恭而敬之,并加以保护,传承后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几百年后,人们淡忘了灵泉的来之不易,出现了不爱护泉水的现象,有一些妇女竟然在灵泉旁洗脏衣服、刷屎布片尿布等之类的东西。人们习以为常一日,有一位老太婆手提一竹篮麻花,飘然而至,对正在洗衣服的妇女好言相劝,希望大家不要亵渎灵泉,但人们依然我行我素,不与理会。于是老太婆把手一挥,把一竹篮麻花,塞入泉中,池中泉水立时枯竭,在场的妇女尚未换过神,只见老太婆驾祥云西去,并留下一句话“你们好自为止吧”。人们后悔莫及,都说得罪了灵泉仙子。后来有人传说汾里村出了一个泉,还有人说,温泉的泉移到汾里村去了。总之温泉的灵泉断流,人们追悔不及,村民们纷纷朝灵泉烧香磕头,乞求灵泉仙子原谅,自古神仙都有慈悲心肠,灵泉仙子见人们如此诚心忏悔,于是纤手一挥,灵泉又回归原位。村民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大设祭坛,感天谢地,从此加倍爱护灵泉。
以上只是温泉村人口头传说的神话故事,至于温泉村古时是否有温泉,根据明清两朝县志多次记载,温泉村确实有温泉。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壳的变化,当年的温泉已不存在,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原灵泉的附近,有两眼古井,井深十米左右,水面距地面一尺左右,村民们习惯上称为“满水井”,人们尊在井边,就能舀上清澈的泉水。近年来,尤其是两千年以来,人们到处打井,人为的破坏了水资源,水位急剧下降,断送了赖以生存的水脉,不得已从邓庄引水,来满足生活用水的需求。
温泉村现在没有贾姓人家,但是温泉村南园里确实有一口井叫“贾家井”,根据老年人一代一代的传说,这口井是贾姓人留下来的。温泉村贾姓人去了哪里?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贾国国都在襄汾贾罕村,贾国统治的区域,大都以贾姓为主,后来贾国被晋国灭亡后,贾姓之人被驱赶和追杀,使得现在的贾罕、贾庄等带贾字的村庄,一瞬间没有了姓贾的人,贾姓人有的被诛杀、有的被迫逃亡,温泉村的贾姓人是不是这一时期离开的,有待进一步考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