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贾学平/搜集整理

(2021-12-04 11:24:48)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

贾学平/搜集整理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贾学平/搜集整理

 中国文化遗产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贾学平/搜集整理
襄汾县普净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54处,占山西省的十分之一多。

 

1、广胜寺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洪洞县县城东北霍山南麓

寺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原名俱庐舍寺,亦称育王塔院,唐代改称广胜寺。唐大历四年,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撰置牒文,奏请重建。宋、金时期,广胜寺被兵火焚毁,随之重建。元成宗大德七年(1303),平阳(今临汾)一带发生大地震,寺庙建筑全部震毁。大德九年(1305)秋又予重建。此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和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阳一带又发生地震,但这两次地震寺宇未遭大的损坏,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

 

2、丁村遗址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襄汾县丁村汾河东岸的第三阶地上

遗址以丁村为中心,北起襄汾县城,南至柴庄火车站,全长11公里。遗址中出土有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伴生的动物化石。人类化石包括三枚牙齿,其形态介于北京人与现代人之间,在人类发展史上属早期智人阶段。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是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

 

3、侯马晋国遗址

批次:第一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遗址南起上马村南,北至北坞古城,西起台神村,东至凤城。在晋国遗址范围内主要发现有古城遗址、铸铜遗址、祭祀遗址、盟誓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和墓地。在晋国遗址范围内发现上马、下平望、东高三处古墓群,均属“邦墓”。另在遗址西南1.5公里发现的柳泉墓地,为晋公室墓区。

 

4、丁村民宅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第三批国保,民居群落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均坐北朝南。北区为明代建筑群,最早的建筑为明万历二十一年所建。以单体四合院为主,由正厅、厢房、倒座和门楼四部分组成。大门开于东南端,入大门后迎影壁折西进入内院。宽阔的天井,低矮的台阶踏石形成其显著的明代特色。

 

5、陶寺遗址

批次:第三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襄汾县东坡沟村

遗址分布于陶寺、李庄、中梁、东坡四村之间。其年代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陶寺遗址出土礼器种类齐全,等级严密,对研究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6、曲村-天马遗址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翼城县和曲沃县两县交界地区

第四批国保,天马村在遗址东部,曲村在遗址西部。遗址范围包括天马、曲村、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包括墓葬区在内,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是一处以晋文化为主的西周时代遗址。

 

7、牛王庙戏台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尧都区魏村牛王庙内

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毁于地震,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牛王庙戏台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后檐下以及左右两山面的后三分之一部砌砖墙。前檐下和左右山墙的前面大部分敞开,使得观众可以三面观看。这种可以三面观的戏台是更早期的作法,年代一般比正面观的戏台要早。

 

8、霍州州署大堂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霍州市城内东大街北侧

第四批国保,霍州署创建年代不详,据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版《霍州志》记载,元代州署具有一定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毁。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毁于火灾,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重建,后代又有增补修葺。现存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仪门、戒石亭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9、千佛庵

批次:第四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隰县城西里许凤凰山巅

第四批国保,又名小西天,是一座佛教禅宗寺院,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因大雄宝殿内有佛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10、柿子滩遗址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古县县城以西的清水河沿岸

第五批国保,遗址距今2-1万年,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文化遗物有石制品和岩画两部分,是以典型细石器为主体。这是中国目前发现距今2-1万年前面积最大、堆积最厚、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

 

11、大悲院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曲沃县曲村镇中心

第五批国保,唐大和元年创建,北宋治平四年重修,金大定二十年、清乾隆二十三年进行过修葺。大悲院坐北朝南,布局为长方形,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献殿、过殿、天王殿、东西厢房。现存建筑献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清代所建。

 

12、洪洞玉皇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洪洞县马牧乡辛北村

元太宗已丑(1229)年建,明、清和民国历代均有修葺。现存主体建筑玉皇殿、关公殿、二郎殿均为元代建筑。寺庙坐北向南,分前后二进院落,总建筑面积4128平方米。后院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正门、仪门、月台、八卦台、玉皇殿。二郎殿和关公殿位于玉皇殿东西两侧,舞台置于前院南侧,东侧为玉皇庙大门。

 

13、柏山东岳庙

批次:第五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蒲县城东2公里临大公路西50

第五批国保,庙创建年代不详,据《蒲州县志》和庙内碑石记载,自唐贞观以来,此庙屡加修建,宋、金时期庙貌已有相当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平阳地震毁坏,延祐三年至五年(1318——1323)重修,明、清两代多次修葺扩建,始成今日规模。现存建筑除献亭柱础为金代遗物外,行宫大殿为元代建筑,其余殿阁、楼、廊等,皆为明、清遗物。

 

14、霍州窑址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霍州市西南陈村一带

第六批国保,霍州窑白瓷以粗瓷为主,细白瓷中的高足杯、折腰盘、碟较具特色,胎质粉白。烧造工艺上除开圈叠烧者外,外有垫砂、垫圈及支钉支烧,尤以五支钉支烧独具特色。碗有黑釉及外黑内白两种,碗的圈足根及碗内涩圈皆施化妆土。

 

15、老君洞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浮山县城西南5公里梁村

又名混元石梁殿。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万历三年(1575)完工,是一座砖石混砌仿木构建筑。壁画内容为道家故事题材,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绘制,内容为道教始祖老君显化事迹。

 

16、乡宁寿圣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乡宁县城内东北部

乡宁寿圣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明清均有修葺。现仅存正殿和钟楼。正殿为宋代原构,钟楼为元代所建。

 

17、汾城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群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襄汾县汾城镇

第六批国保,现存建筑以鼓楼为中心,由北向南依次为城隍庙、文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共有40余座古建筑,时代从金大定二十三年(1184)至清代末期,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是一组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其整体建筑与规制,仍保持着我国县级城市建筑的布局,是研究当时社会县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珍贵史料。

 

18、东羊后土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

第六批国保,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元大德七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湛。是研究元杂剧在平阳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

 

19、霍州观音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霍州市开元街道桃园小区

第六批国保,观音庙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房、 耳殿。西轴线为两进院,中轴线上分布有元代过街阁楼、观音 殿,轴线两侧分布有廊屋。庙院南北总长47米,东西宽43米,占地面积202l平方米,现存为元、明、清建筑。

 

20、四圣宫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翼城县西闫镇曹公村

第六批国保,因宫内供奉尧、舜、禹、汤而得名。创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东侧有关帝庙一座,与四圣宫连为一体。四圣宫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舞台、献殿(不存)、正殿,正殿两旁三间耳殿,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廊房各六间。四圣宫舞台为我国现存较早的戏台之一,对研究我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21、普净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襄汾县赵康镇史威村南侧

第六批国保,又称南史寺,在侯马、襄汾、新绛三县(市)交界处,现存为元明时期建筑群,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王曲东岳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尧都区吴村镇王曲村

第六批国保,戏台始建于元代初年,明清两代均有修葺。原属东岳庙的附属建筑,现庙毁,仅存舞台。戏台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部分,前檐为民国年间重修时增建,后部建筑为元代遗构,平面略呈方形,台宽7.25,面宽7.25米。屋顶为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为台口。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无前后场之分。前檐两根粗大的木柱支撑大额,后墙及两山为土坯砌筑,形成了三面砌墙正面敞口的形式,斗为重双下昂计心造作法,内檐梁架结构尤为别致。台前有清代增建硬山卷棚顶抱厦。

 

23、南捍东岳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翼城县隆化镇南捍村

第六批国保,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

 

24、乔泽庙戏台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翼城县南梁镇武池村西乔泽庙

第六批国保,亦称水神庙,庙已毁,戏台独存。始建于元泰定元年(1324)1984年重修。戏台坐南朝北,台基高1.6,沿袭宋金舞亭建筑规制。平面方形,面阔9.4米,进深9.35米,单檐歇山顶,举折适度,筒板布瓦覆盖。台前及两侧前部敞朗,四角立角柱四根,两侧后半部与背面墙内立撑柱四根,共为八根柱子支撑顶部荷载。角柱之上施大兰额结成井字形框架,八根由外向内支撑华丽的八卦藻井,结构精巧,设计合理,是我国现存元代戏台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5、尧陵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尧都区大阳镇北郊村西(涝河北岸)

第六批国保,相传为唐初改建,据金代泰和二年碑(佚碑)载,唐太宗李世民破刘武周屯军于此,曾晋谒尧陵并祀之;唐显庆三年(658)重修;元中统年间真人姜善信奉元世祖之命,再次重修尧陵;此后明成化十年(1481)、嘉庆十八年(1539)、弘治四年(1491)、万历十二年(1584)、万历十八年(1590)及清雍正、乾隆年间都对尧陵进行过修葺补建。明清时尧陵春秋二祭,沿而不废。

 

26、铁佛寺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尧都区城内西南隅

第六批国保,原名大云寺,始建于唐贞观六年,历代屡有修葺,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原天王殿)、金顶琉璃宝塔、藏经楼及配殿,多为清康熙五十四年后重修。金顶宝塔系大云寺建筑之精粹,高30米,塔基12米见方,外观形似楼阁,逐次收缩。宝塔一至五层为方形,六层为平面八角形,顶端刹置镏金宝珠,据县志记载:“塔顶常有光,传有舍利子云”。

 

27、师家沟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群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

第六批国保,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

 

28、娲皇庙

批次:第六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霍州市大张镇贾村

第六批国保,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

 

29、羊舌墓地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曲沃县史村镇羊舌村南高地上

第七批国保,北为滏河河谷,东、西两侧有南北向自然沟壑。曲沃在西周时期是晋国大邑,结合墓地出土的大型墓陪葬有车马坑和大量的祭祀遗迹,初步分析,可以确定这里是一处西周时期的晋国国君墓地,对于研究两周时期的墓葬制度,晋国历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30、郎寨砖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安泽县马壁乡郎寨村东

第七批国保,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砖塔,现残存8层,高12.07米。郎寨砖塔未见明确纪年,但塔上所嵌功德碑碣中,有弘农郡、陇西郡等唐代中期以后废止的地名,地宫也出土有8枚唐代开元通宝钱。此外,从塔身外观形制古朴,使用绳纹砖砌筑等综合因素分析,此塔建造年代应不晚于唐代。郎寨砖塔造型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佛塔发展与演变的重要实例。

 

31、麻衣寺砖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安泽县和川镇岭南村西

第七批国保,八角九层密檐式砖塔,塔刹已毁,残高20.2米。该塔未见诸志书记载,其塔身四周共镶嵌十二块经文碑碣,落款为 “大定十七年六月维那史德妻李氏……”。此塔第1层很高,从第2层起变矮,并逐层向内收分。在1层塔身的正南辟券门,内设通高7层的塔心室。各面镶嵌砖雕佛像三行,每面17尊,共计136尊,其中残缺36尊。麻衣寺砖塔外观收分明显,造型优美,塔身保存了大量完整的金代砖雕佛像,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

 

32、灵光寺琉璃塔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襄汾县邓庄镇北梁村西

第七批国保,该塔为灵光寺仅存建筑,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中空,现存 7层,残高22.44米。据民国版 《襄陵县志》记载: “灵光寺在县东南北梁村,金皇统年间(11411149) 重建。……有碑。内有宝塔,高十三级。后有藏经楼”。灵光寺琉璃塔是我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琉璃塔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贾学平/搜集整理
襄汾灵光寺琉璃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东许三清庙献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曲沃县高显镇东许村

第七批国保,坐北朝南,庙内仅存献殿。据献殿脊槫下墨书题记记载,此庙为元元统元年重修,后代屡有修葺。东许三清庙献殿虽经历代几次维修,但主体仍为元代建筑遗构,具有较重要的历史价值。

 

34、襄陵文庙大成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襄汾县襄陵镇粮站内

第七批国保,据民国时期《襄陵县志》和元代碑刻记载,文庙始建于金大安元年(1209),元大德七年(1303) 地震,大成殿塌毁,元大德十年(1306)重建,明清时期屡次修葺。大成殿前设月台,东侧有过门。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十椽,通面阔 22.6米,通进深19.25米,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通高 12.85米。襄陵文庙大成殿具有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5、南林交龙泉寺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

第七批国保,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大殿脊槫墨书题记记载,始建于元代延五年,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寺庙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影壁为明代建筑,东、西厢房则为清代所建。

 

36、洪洞关帝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洪洞县大槐树镇城中心关帝街

第七批国保,现存正殿保留元代遗构,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据清光绪八年修订 《洪洞县志》记载,关帝庙在恒德坊街北,元大德十年里人苏汉臣重建。明嘉靖十年创建关帝楼,清顺治二年增建戏楼,清康熙四十九年扩建,经过明、清屡次修葺,始成现在的建筑规模。

 

37、永和文庙大成殿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永和县正大街东门巷

第七批国保,据《永和县志》记载,庙始建于元至元年间,坐北朝南,现仅存大成殿,仍保留有元代建筑特征。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墙经后人改造,已非原状。前檐柱头斗栱五铺作双杪,皆做琴面假昂头,耍头斜杀内凹,补间铺作明次间各 施一朵,形制与柱头铺作相同。永和文庙大成殿梁架保存较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38、隰县鼓楼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隰县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交汇中心

第七批国保,由墩台和台上楼阁构成,通高20.3米。据 《隰州志》 及脊檩下的题记“明万历四十五年奉直大夫知隰州事储”,鼓楼由隰州知州储至俊创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清顺治十五年(1638)、乾隆十五年(1750)、咸丰六年(1865) 均有修葺,2002年进行落架大修,其梁架结构、牌匾等存有明代原物。

 

39、洪洞商山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洪洞县赵城镇孙堡村

因正殿内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皇而得名。创建年代不详,据脊檩题记及碑记,明万历六年、清乾隆二十三年、道光十八年均有修葺。庙坐北面南,四合院布局。

 

40、石四牌坊和木四牌坊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翼城县唐兴镇城内村

石四牌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八柱五楼式石牌楼。木四牌坊,重建于明万历四十年,清代屡有修葺,八柱五楼式,楼身方形,宽、深各 6米,两层滴水檐,十字歇山顶,总高20余米。

 

41、樊店关帝庙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翼城县南唐乡樊店村

寺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1642平方米。据戏台脊檩下重修题记载,明弘治十八年创建,清道光十一年重修。庙内戏台和正殿为明代建筑,倒座房、山门为清代。

 

42、净石宫

批次:第七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洪洞县堤村乡干河村西净石山下北侧

创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明清均有修葺。净石宫格局比较完整,保存了明代以来的古建筑及明代悬塑、清代壁画,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43、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批次:第七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隰县城南乡七里脚村成川河东岸

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始凿于北魏晚期(494534),止于唐代。千佛洞石窟共有 2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造像 70余躯。南窟属北魏洞窟,平面呈马蹄形,穹隆顶。窟外立面雕成仿木建筑结构。

 

44、大河口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翼城县隆化镇大河口村东北

大河口遗址,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经考古调查、勘探和局部发掘得确定知为新石器时代、周代、汉代时期。新石器遗址位于西部,西周遗址位于中部,东周遗址位于东北和北部,墓群位于遗址的中部偏北,汉代遗址位于遗址的南部,文化层厚约0.5-2.5米。断崖上暴有灰坑,地面及灰坑内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红陶片;西周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泥质灰陶罐残片;春秋时期的夹砂灰陶绳纹鬲,甗、泥质灰陶绳纹盆、罐残片;战国时期的卷草纹瓦当残片及陶支垫;汉代的绳纹筒瓦、板瓦等残片。

 

45、南梁古城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翼城县南梁镇故城村

南梁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南边跨故城水库至水库南岸,北边抵南庙村南沟壑,东边伸入上、下二涧峡,西边与北常村接壤,南北长2100米,东西宽1900米,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2019107日,南梁古城遗址被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苇沟—北寿城遗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遗址

地址:翼城县唐兴镇苇沟、北寿城村

苇沟—北寿城遗址包括南寿城、北寿城、东寿城、苇沟、老君沟、后苇沟、营里、曹家坡、凤架坡之间的一大片古代遗址,以苇沟——北寿城晋文化城址为代表。2019107日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陶寺北墓地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墓葬

地址:襄汾县陶寺村北800米处

第八批国保,墓区西北部墓葬年代较早,有的墓葬属西周晚期,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墓地延续约500年。截至2019年,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还有车马坑5座。

 

48、霍州祝圣寺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霍州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后塞居委会前进街城关粮站院内

祝圣寺,原名东福昌寺,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后毁,明景泰元年重建,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又重修。现存建筑大雄宝殿、后大殿及东西厢房,占地面积11333平方米。

 

49、热留关帝庙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古县古阳镇热留村中

据碑文记载,创建于宋,后世屡有修葺。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现存建筑有山门、戏台、献殿、正殿及东西廊房。正殿为庙内主体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柱头斗栱六铺作。屋顶琉璃剪边,菱形方心,殿内采用减柱造,六椽栿直通前后檐外,元代手法显著。

 

50、霍州鼓楼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霍州市 鼓楼西街与滨河路交叉口向西

鼓楼,又称文昌阁,明万历十一年(1583)建,历代屡有修茸。三重檐十字歇山顶阁楼,通高27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底层高7米,砖砌十字券拱式通道,贯穿东西南北四条大街。每面门洞正上方嵌砌一青石碑,东曰:“对霍”,南曰:“迎熏”,西曰“镇汾”,北曰“拱辰”。

 

51、曲沃薛家大院

批次:第八批

类型:古建筑

地址:曲沃县太和南路东50米曲沃县中小企业局附近

大院建于清代,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011.60平方米,现存建筑沿中轴线依次有:南房、过厅、过厅楼、北楼。201910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52、挂甲山摩崖造像

批次:第八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古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

第八批国保,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元延祐七年(1320)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局部重建。

 

53、营里千佛洞石窟

批次:第八批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悬岩上

第八批国保,俗名佛洞庙。山上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规模不大,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

 

54、小李村太岳行署旧址

批次:第八批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安泽县杜村乡小李村太岳巷

第八批国保,旧址现存院落4处,分别为正院、东西跨院及原行政干校所在院,院内建筑皆为清代所建。正院为四合院,院内分布北房、东西厢房及南房、影壁,南房主体已坍塌,仅存台明及局部墙体。北房为正房,二层建筑,面阔五间,为当时行署办公室;西跨院内现存西厢房及南房;东跨院坐北朝南,现存建筑6座。原行政干校院坐东朝西,现存建筑7座。

山西省临汾市5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贾学平/搜集整理
襄汾县襄陵文庙大成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