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著书 ——袁焕章编写《师庄尉家传奇》侧记 马玉胜
(2016-09-03 09:43:31)耄耋老人著书
——袁焕章编写《师庄尉家传奇》侧记
马玉胜
八十一岁高龄的袁焕章先生,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他是赵康村人,对于本村尉家大财主经商文化情有独钟。1997年从丰盈乡政府退休后着手将其几十年收集到的有关尉家从发家到兴盛以至衰落的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批发送给知情人、学者和新闻媒体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今年编辑出版了《师庄尉家传奇》一本小册子,实现了耄耋老人的心愿。
(一)
师庄指的是今天的赵康,系古晋国建都之地。师庄尉家是明清时期平阳府商帮里最重要的商业家族之一,在襄汾县是发家最早,财富最多的大财主。历史资料中记载着师庄尉家日进斗金的佳话。清代康熙年间尉家曾经借给朝廷6万两黄金作为西征匈奴的军费,康熙皇帝特封尉家掌门人尉嘉为护国员外,还赏赐了一件黄马褂龙衣“銮驾护身”……。能够荣获皇帝赏赐这么高的荣誉不用说在襄汾县,就是在山西省历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在我县博物馆还保存着中国历史上“四绝”人物郑板桥在师庄尉家任私塾教师时亲笔题写的“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一通石碑……
袁焕章先生自幼生长在赵康这块富有历史文化情趣的宝地,小时候就常常听大人们讲述尉家致富发财的故事。身受历史传统的熏陶,对于尉家经商致富成为山西省知名度较大的大财主的历史耳濡目染。在青少年读书时期就产生了要追记尉家从兴盛到衰落的历史故事。1954年参加工作在赵康供销社附属的小麦棉花收购站。这个收购站就设在尉家楼院。19岁的袁焕章白天收购小麦晚上加工扎棉包。期间他忙里偷闲详细观赏尉家八大楼院,今天参观正中院,明天端详书房院,后天再看东单院和西单院……,尉家八大楼院1000多间房屋的豪华建筑群,还有十几米高的三层“望月楼”。他一边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着“望月楼”的匾额:“马山看起界山楼”。还有两墩石牌坊上雕刻的“圣旨”,“敕令”等字样。以及“孝”“节”匾额。笔记本上还记着:尉家的八大楼院占居赵康半个村的地盘,有三条胡同,其中一条取名尉家胡同,长130米,青石铺道、曲经通幽。胡同口大门两侧悬挂两块虎头雕像。花院“爽籁”是花园的其中一处,青石假山,绿水环绕,鱼儿穿梭……
他的笔记本中还记载着尉家院内十多幅楹联,如:“百年世业在诗书,万石家风惟孝悌。”“处世无奇但率真,传家有道惟忠厚”。
在收购站一年多时间,比儿童时代对到尉家历史感悟多了。
(二)
袁老虽然年至耄耋,但是他“志在千里”对他来说可以说“壮志未酬”,也可以说“大器晚成”。他作为一个有抱负的长者,使命感不住地呼唤着他,使他从无闲暇之时,因为他还要继续收集整理师庄尉家的历史资料,准备编辑出版《师庄尉家》专辑。
2004年春天,县政协委托郭成家和我等人编辑《襄汾文史资料·晋商专辑》,我们几个人到赵康找见袁焕章先生,他提着一袋子有关师庄尉家的历史资料交给我,回到县上在老促会办公室,我执笔写出了“日进斗金的师庄尉家”一文,收录在《晋商专辑》商业家族栏目。此文,2006年被临汾市政协出版的《晋商史料全揽》(临汾卷)刊载。不几天又被《临汾日报》全文发表。这篇文章署名是我和袁焕章二人的名字,袁老看后高兴得喜形于色,不亦乐呼。
他把文章复印件发送到成都市陈殿卿同志,陈1948年曾在赵康小学任过教师,比他长六岁,又是姑舅弟兄,对于尉家历史了解的较多。在陈先生支持鼓励之下,他在家中埋头笔耕,学习李春芳同志编辑的《英雄塔儿山》一书的笔触,用四年时间于2010年10月写出了《商海尉家》二十集章回小说。这本数万字的短篇章回小说斐然成章把我吸引住了,越读越感到袁老精神非凡,而且使我第一次认识到袁老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写作功底。积极推荐给临汾市尧襄根祖文化研究会王德贵,仇克询等领导,受到老领导们的高度赞赏,并聘请袁焕章先生为尧襄根祖文化研究会会员。大名鼎鼎的大作家李琳是赵康镇南赵人,看到《商海尉家》资料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细细品读后执笔写出了“诗书滋味长”近两万字的文章于2013年1月5日发表在《山西商报》。不几天,《临汾晚报》连续刊载。
从2004年冬起,袁焕章把他写的《商海尉家》书稿,送给领导和朋友的有宓和平、杨恩科、王怀平、陈玉广、刘润恩等许多同志审阅,征求意见。《商海尉家》落笔时袁老已75岁,他精神焕发,虚怀若谷,仍不满足,为此,又邀请写作水平更高的年轻人吴建会加工给予润色。经过反反复复精雕细刻之后,又以“平阳晋商四大家族之师庄尉家”为题被临汾市尧襄根祖文化研究会出版的《根祖文化新探》一书收录。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创刊的《丁陶春秋》2014年第二期以“晋商巨富——师庄尉家”为题给予登载。2015年《丁香文化》第一期登出了“师庄尉家传奇”。此文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山西黄河网》从2015年年末开始连播。
(三)
袁焕章先生从18岁参加工作到61岁退休,一直在基层摸爬滚打,天天与农民打交道,先后在赵康、贾罕、西贾、汾城、丰盈等乡镇搞农村工作,同老百姓建立了浓浓的情谊。他在贾罕公社(1966-1976)担任民政员10年时间,博得了老百姓好的口碑。曾出席省市表彰的先进工作者大会。退休时,丰盈乡政府赠送的匾额上写着:“体贴民情,廉洁奉公”八个大字。
自从2012年他参加老松树文化社以来,我俩交往多了,情谊深了,感到袁老是一位爱好读书,博学多才的多面手。他爱好写作,对楹联颇有研究,常常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他酷爱历史文化研究,对于古今中外特别是襄汾人文知识,有问必答。他还坚持练习毛笔字,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县乡书画社展览。步入老年时段刻苦学习医学知识,加强自我保健。摸索出用维膜敷在皮肤或穴位上提温、除湿、排毒。他把这一创新打印成文字发送给老年朋友尝试。他还天天作操、打拳,文化社活动期间还给老朋友表演孙悟空舞弄金箍棒,博得阵阵掌声。他还爱好音乐,多次为朋友们清唱蒲剧,演唱眉户小调,乐得大伙捧腹欢笑。县老干部局2013年出版的《夕阳红》一书中登载有“热爱文化事业的袁焕章”,这位袁老爱说爱唱爱写爱画大大活跃了脑细胞,促进五脏六腑健康,为他坚持收集资料,整理书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老乐于动脑,勤于笔耕,从2004年编写《晋商专辑》选用了“师庄尉家日进斗金”一文之后,他对我倍加亲近,每次挖掘出有关尉家的新史料均同我交换意见,每次报刊上登出他的文章均让我分享喜悦。他独具匠心编辑出《商海尉家》二十集小说,第一个送给我品尝,高兴地我连续品读了三遍。2015年看了“师庄尉家传奇”夸奖他写的有水平,别树一帜!
去年袁老80岁诞辰过后,邀我帮忙出版有关尉家故事的书,我欣然允诺表示全力支持。我俩研究决定把“日进斗金的师庄尉家”等六篇长文章汇集到一块出版一本书,书名定为《师庄尉家传奇》。编排期间,袁老收到了大作家李琳之和县三晋文会研究会会长高建录二位寄来的点赞式的序言和十多位友人的贺信贺词,众多朋友鼓励着袁老的精气神。初稿打印好之后,在老松树文化社贾学平、张有成、柴鹏、成永太等文友们的帮助下,经过几个月时间打印、编排、插图、校对,近日,就要与读者见面了。
《师庄尉家传奇》专辑给襄汾历史文化“大观园”增添了一朵靓丽的奇葩!
作者系襄汾老松树文化社名誉社长
2016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