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以德报怨,孔子和老子的看法是一样的

(2015-08-13 18:45:00)
标签:

佛学

以德报怨这句话大家都熟悉吧,经常作为高大上的词汇出现,有时候还会来个孔子曰啥的,相信有了解的都知道,孔子的本意并非如此,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才是孔子的本意。
而在道德经里,也有报怨以德的话,那么老子的态度是什么呢?本人以前也觉得老子和孔子的观点很多地方都有不同之处,那么在这里也是不一样吧,不过我仔细读了道德经,终于发现,对于如何报怨这个问题上,老子和孔子的态度是一致的!
报怨以德的出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老子》六十三章
读了好几遍,总觉得报怨以德四个字在这一章里显得很突兀,前后都连不上,和这一章要表达的意思也没有什么关联,除去这四个字,反而语句更加连贯,因此很怀疑是错简误入,硬加进去的。强行解读也不是不可以,但终究是不对劲,这里我们暂且不去管他。
有的学者认为报怨以德应该在第七十九章,应为,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参考译文: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因此,有道的圣人保存借据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强迫别人偿还债务。
虽然暂时还不能确定报怨以德是否就在第七十九章,但这一章的内容,已经向我们传达了老子对如何报怨的态度。和大怨三字,就已经有以德报怨的意味了,而后面有用反问句予以否定,可见,无论报怨以德是否真的在这章,老子对以德报怨的做法都是不认可的。
那么老子认为应该怎么做呢,且看下文,不责于人,是宽容,但虽然宽容,仍然要是以圣人执左契,这个契,就是契约,象征着原则和道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宽容,但不能以宽容为理由而放弃原则道义,这个契约,依然要牢牢的握在手里!
这不就是孔子说的以直报怨吗?可以说,老子的这段话,简直就是孔子以直报怨的最好注解!看来我们有必要对老子的学说再重新认识一番了!
细细品味这章的内容,还可以看出一点,就是老子认为怨一旦出现,即使用最好的方法补救,也是晚了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怨不出现!只有如此,方为至善!这一点,又和孔子的无讼的观点,不谋而合了。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报怨以德本身,即使这四个字真的就是被老子放到了六十三章,是否就说老子认可以德报怨了呢?也未必,大家清楚,语言文字在不同的语境里,往往会有不同的涵义,孔子的道、德、仁等,和道德经里的道、德仁等字,涵义多少会有微妙的不同。很多学者都认为老子报怨以德的德字,和论语里以德报怨的德字,意思是不一样的,以王弼为代表,他对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这句话的注解中提到: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
这个天下,自然也包括我自己,这里的德,不就是道义与原则吗,这不还是以直报怨的意思吗?老子的报怨以德,实际上就是以直报怨啊!
-------------------------------------------------------------------------
综上说述,可以看出,老子孔子的思想有那么多不同,但在如何报怨这个问题上,两位先贤的态度是出奇的一致,只是孔子用以直报怨更明确的表达出来罢了。
最后总结一下各种报怨和报德的方式吧: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怨报怨,更添其乱。
以怨报德,那时混蛋!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方为至善。

http://s1/mw690/00306UyXzy6UBAwtOMg50&690

http://s5/mw690/00306UyXzy6UBAwIUBK6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