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2016-03-09 10:39:47)
标签:

民国公子袁克文

逍遥安乐

光风霁月

弱则唾面而肯自干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分类: 古诗词欣赏与禅文化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曾点言志是《论语》中的一个字数最长的桥段。具体场景是这样的,孔子让自己的四个弟子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四个弟子分别是子路、冉求、公西华、曾点。

      子路同学比较莽撞,他连自己的老师都敢顶撞,是那种心直口快性子急的角色,这次他又抢答了。他说给他三年时间,就可以让一个像叙利亚这样的夹在美国和俄国之间受夹板气的“撮尔”小国得到治理,可以让国内人民骁勇善战,而且懂得礼仪(子路以为他是“巴沙尔”!)。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示意慷慨陈词的子路同学坐下,不用这么激动地站起来讲,坐着谈就行,接着让冉求谈下。
  
     冉求说,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让我去治理,三年以后,就可以使百姓饱暖。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冉求的这个态度就谦虚多了。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周敦颐的“光风霁月”

    公西华说,我不敢说能做到,而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轮到主角曾皙发言了,这位同学在其他同门发言的时候,正在弹瑟抒情,到其他人都讲完了,弹瑟的声音逐渐放缓,接着“铿”的一声,结束了抒情,离开瑟站起来。他说,我的理想和他仨都不一样。


    孔子鼓励他讲下去。

    曾点说,暮春三月,换上春天的夹衣,带着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小弟,去河里洗洗澡,在郊外吹吹风,然后再一路唱着卡拉OK回来。

    估计他的其他三个师兄弟听后马上晕倒。但是,孔子唯独对曾点的话评价最高。

    这就是宋明理学中常讲的“吾与点也”的故事。“吾与点也”,表明了孔老夫子对弟子曾点潇洒言志的赞赏,也寄托了理学家对圣人气象、圣人精神的追求。理学家们认为,作为圣人,除了要有超常的智慧和忧国忧民的志向,还要有洒落的境界和超凡脱俗的胸怀。他们有一种极高的精神追求,向往着自由自在、恬淡自适的情感生活。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脱生死富贵、功名事业,把自己融于万物和宇宙自然之中,无处不顺物,无处不自然。例如宋代三大儒周敦颐的“光风霁月”,邵雍的“逍遥安乐”,程颢的“吟风弄月”,都是这种精神境界的写照。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邵雍的“逍遥安乐”
     要理解《传习录》,就要理解“曾点气象”。王守仁心目中被孔子认可的“狂者”的境界和表现。是与他晚年“致良知”思想高度纯熟,做到“行不掩言”,只依内心中“良知”的是非标准行,而不管他人怎样非议的表现相一致的。王守仁的“狂者胸次”,用他“致良知”的思想来看,即是把人的一切言行都看做本心真情的自然流露,毫不掩饰,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这就是所谓“良知本体”的“发用流行”。他以为“致良知”的修养不是一种终日拘谨、不苟言笑的自我约束,而是确立自我意志,培养真性情,从而能够做到事事潇洒自如、恬然自得的心境。

    有一年夏天,王阳明与学生王畿等人在一起闲坐,他手握住扇子对学生说:“你们用扇。”这时一个叫省曾的学生赶忙站起来说:“不敢。”

    王阳明见此情景,慢慢地说道:我教你们致良知求“圣人之学”,“圣人之学”可不是像这样拘束受苦的,不是要时时装做“道学”的模样。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程颢的“吟风弄月归去休”
     “曾点气象",说起来非常简单,是一种心境,与三五个知己好友一同去郊游踏青,在沂水河里沐浴。傍晚,带着好心情回到家里。事实上,在“曾点气象”的背后,是一种对人生和生活的审美期待

     人生的意义就是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向有选择权,不一样的选择绝对有不一样的结果!路在脚下,用心去走。

     从源头上说,中国伦理是以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西方伦理是以上帝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人关注现世,其伦理道德是内生的,而西方人的道德来自上帝的启示,并由上帝维系。林语堂先生在其名著《中国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1e,又译为《吾土吾民》)中这样写道:“在西方人看来,不借助上帝的力量而又能维系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几乎是不可思议的。而在中国人看来,不借助第三者的力量人们就不能相互以礼相待,这同样是令人诧异的。人们应该做好事,因为好事合乎人情,行善是体面的事情,这是应该能够理解的。”

      从内容上说,中国儒家主张符合人类本性的“因人情节人欲”的礼义之道。而现代西方文明则走向与人类清静本性相违背的“因人情纵人欲”的享乐主义。

      远在孔子的时代,早就已经确立了“未能事人,焉知事鬼?”的人文理性主义精神,关注点从上苍转移到人的身上。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未能事人,焉知事鬼?
    我们汗泪水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在别人的泪水和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中间的过程被叫着人生。正是这种矛盾的人生,使得张岱觉得自己的人生前后充满矛盾,活在“七个不可解”之中。如“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

     人生充满矛盾。一个人可以忍辱到别人将吐沫吐到脸上,连檫都不檫(弱则唾面而肯自干),也是同一个人可以强大到单骑而赴敌(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宽厚而勇猛相背离。这就是狂人的品质

     明末狂人张岱还说自己无一事不败,“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圃俱不成”。偏偏,这个 “一事无成”的张宗子,成了明清第一散文大家。他以书写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终极价值。


      有人这样形容:哪里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哪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有人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是张岱。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他太会玩,也太会写。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纨绔子弟的奢豪之举,有之;晚明名士文人的狂狷之性,有之。但是,你还不得不佩服这个张岱,经史子集,无不通晓;天文地理,靡不涉猎。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诗集、文集、杂剧、传奇等作品。

    
      民国期间,多金才子,又多情“公子”袁克文生命虽短,却灿烂如金。袁克文辞世后,他的青帮众多徒子徒孙们纷纷出钱为他操办丧事。天津市长潘复赞助一笔钱,表弟张伯驹也大把掏钱,终于给袁克文弄了个空前的大葬。袁克文出殡之日,可谓风光无限,除了徐世昌、于右任、周瘦鹃、包天笑、刘山农、孙东吴、刘襄亭等各界大咖到现场之外,另有很多平日难得一见的人,也赶来送袁克文最后一程。仅自发组织起来的僧、尼、道士(姑)就达4000多人。另有一支自发的队伍,由上千妓女组成,她们发系白头绳、胸戴袁克文头像徽章,统一装束。僧道和妓女的出现,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抢足了风头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民国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一生也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之事,而是广交朋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本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的原则,游戏人生。他所有的人生做的事都是“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高兴”。写书法,画国画,逗女人开心(一生女人不断),唱京剧当票友,帮助革命党人,约束他的黑帮弟子,乔事情,为别人解忧,收集鉴定古书古画,写诗集。喜集牌,写作《雀谱》;他喜集邮,写成《说邮》、《邮话》;他收藏钱币,写有《钱简》、《古逸币志》、《货腋》和《还泉记》等。他的弟子俞逸芬说他“搜罗之广博,考证之精审,皆足自成一系统”。

      才子佳人、墨香情暖是中国文人自古以来的雅梦。然而几人能做得?凡人大约都只学到其皮毛。而袁克文既能洞明世事,又能够怡然地踏破红尘,在烦嚣的闹市、险恶的世路里,他为自己的心灵辟出一方净土,既有精微的贵族情致,又不致出尘超凡;既能狗苟蝇营。也能从从容容。庐山烟雨会随着位置变化而变幻莫测,让历史记住一个人也可以有不同的理由。
儒家也疯狂——曾点气象


       也许,做一个有“觉性”的狂人,也是人生的一种选择。也许一个修行之人也可以约一帮朋友,到三里屯喝几匝啤酒,狂舞一把吧;也许会有不同的人生体验。活得让自己舒服,让别人也舒服。记住王阳明说的话,不是要时时装做“道学”的模样


2016/3/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