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碧岩录43

(2013-09-22 22:52:25)
标签:

武士道精神

灭却心头火自凉

心静即身凉

自我心静

碧岩录

文化

分类: 禅门公案与《碧岩录》
寒时寒杀阉梨热时热杀阔梨一一碧岩录43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浮云富贵之风:视富贵有如浮云般的高尚品格。  
  岩栖穴处:指居住在深山洞穴之中。  
  膏肓泉石之癖:泉石指泉水山石,成语有  “ 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之间,任何药物都难以治愈。此言指喜欢泉石之乐成癖,严重得像病入膏肓那样难治。  
  耽:倾,倾轧。  
【译】一个能把荣华富贵看成是浮云敝履气度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住到深山幽谷去修养心性;一个对山水风景没有形成癖好的人,如能经常喝酒吟诗也有一番乐趣。  

    一僧问洞山良价大师;“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它们呢?“那就到不冷,不热的地方去吧I”“请问师尊,你说的不冷不热的所在是什么样的地方呢?”寒冷时.你自已彻底地化为寒冷;酷热时,你彻底地化为酷热。
     

   佛教的任务就是让人从无常中解脱出来,通过实现佛性而进入涅槃。慧能指出,真正的涅槃无非就是对无常的如实认识。只有把自己从超越无常的涅槃中也解脱出来,从涅槃完全复归到无常世界,并生活在无常世界的痛苦中间,才能证得真正的涅槃。这样的涅槃才不是与无常相对立、和无常联系在一起并受制于无常的涅槃,而是超越了无常和常的涅槃 。  

    不二法门将红尘热恼与世外清凉打成一片。禅宗指出,炎热之时,不必去山水清凉地,而要 向镬汤炉炭里回避,因为那里 众苦不能到  。 在酷暑时到镬汤炉炭里躲藏,与热恼彻底同化,即可证成对热恼的觉悟。

    黄龙悟新和尚(1043~1114)在咏颂此则的歌偈中,有这样两句;“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白居易《苦热题恒寂师影堂》: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亦善于抉发此义。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云: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禅师闭门披衲,在没有松竹荫蔽的房子里参禅,却清爽凉快。可见参禅并不一定要到宁静荫凉处,只要 灭却心头 ,身体的凉爽就不在话下。 灭却心头 即是将相对观念灭去。  指世俗的烦恼。逃避烦恼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深入烦恼中,才能证成对烦恼的觉悟。苦乐是心理现象,将苦乐的对立化解了,心理就会祥和。因此当学人问洞山如何躲避烦恼之时,洞山说 热时热杀阇黎,让他到酷热之中获得清凉。

     自然有寒暑变异.无可回避;人生有有晴圆缺.不可抗逆。

    真正的禅师的态度是不抗逆,也不屈服,不靠回避问题去解决问题,而是深入渗透到问题里面,随遇而安.调和好自已的精神,自我心静,也就不难想象寒暑皆无的高层次境界了。阉梨,即师尊的意思。

      顺带介绍一下《碧岩录》这本书。宋代高僧园悟克勤和尚(1063~115)以云门]宗大师雪窦重显所作的《雪窦颂古》为基础,在门生面前通过诗偈说唱的形式,提示真正的禅意,又名“提唱”。圆悟手下的门人把它们集录整理成书,就成了今天的《碧岩录》。《雪窦颂古》是雪窦和尚以云门祖师的机缘语句为基础,用偈颂形式加以阐述云门宗思想的集则。《碧岩录》在录出每一则禅门公案之前,先加垂示,即纲要提示;列出“本则”后,加以“下语”,即著语评论,介绍公案提出者的略历,并对其中警言、普句、真意加以“评唱”,进行整体的解说、鉴赏、批示。这样反复的著注、评唱,公案的性质、要义就十分明了。所以自宋代以来,禅门就把《碧岩录》列为“禅门第一书”,对此书极为推崇。
 
  武士道精神的出处:织田信长消灭了敌手武田信玄的军队后,因敬慕武田信玄亲自迎进惠林寺并尊为师尊的快川国师的品德,动大礼迎邀国师出山,可快川却丝毫不予理睬,这大大刺激了这位胜利者的自尊。当他得悉惠林寺曾匿护过武田的家将,并掩护他出逃了的消息后,织田倍长勃然大怒,命令士兵纵火焚烧了惠林寺。快川国师在寺院楼阁上口述了“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的诗句,便投身火海,火化入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