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2013-03-31 20:17:48)
标签:

日本禅宗

龙安寺

金阁寺

临济宗

枯山水庭院

分类: 禅宗艺术
 
  日本具有美丽多样的自然景观,其悠久独特的文化历史造就了种类繁多的各式建筑及其它文化遗产,一直流传至今。截至 2007年,日本已有14项世界遗产。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日本世界遗产分布图


1、日光的神殿与庙宇
    “日光的神殿与庙宇”指的是:东照宫神社、二荒山神社和轮王寺及其周边的遗迹,位于栃木县日光市, 1999年被列为世界遗产。
      宏伟精致的东照宫建于 1636年,是江户幕府第一代武将德川家康的灵庙,建筑之精美,不愧为日本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东照宫的大门“阳明门”,其设计及雕刻都极其精湛。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阳明门
     其中有两件作品最为著名:睡猫、“不看、不言、不闻”三猴。三只猴子分别用手捂着眼睛、嘴巴和耳朵,其寓意为“不看他人短处、不言他人是非、不闻他人过错”,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此外,名为“上神库”的神殿中还有一尊大象的雕像,是一群从未见过大象的人们靠想像来雕刻的。以上三件雕刻被称为东照宫三大雕刻,体积虽不大,但都非常精美,总能吸引大批游客驻足欣赏。

2、金阁寺(京都)

 俗称“金阁寺”的鹿苑寺,建于 1224年,当初是作为贵族的别墅而建造的。后经足利义满( 1358-1408)将军打造,用作将军府邸,主人过世后改为寺院。它位于镜湖池畔,有 3层阁楼,各层按不同风格建造而成,是珍贵的建筑艺术作品。金箔贴饰的外观倒映在湖面上的景色,让所有的形容词都暗然失色。三岛由纪夫创作的同名小说《金阁寺》以迷恋这座寺院的年轻僧侣放火烧寺( 1950年)为主题,是非常有名的一部小说。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3、龙安寺(京都)(禅宗枯山水庭院)
    龙安寺因院中有个名为“石庭”的庭园而闻名。虽说是庭园,园中却没有一草一木,而是用石头和砂子表现出了山、水等自然景观。满地的白沙被耙子扫成整齐的波纹,其中配以大小不一的 15块石头分别放置在5处,这种简简单单的造型可以说是日本人追求虚饰意境美的典型代表。此外,不管从庭园的哪个角度看去, 15块石头中总有一块石头是被挡住的,这种充满趣味的设计也足以愉悦游客。这个庭园受到国外媒体的关注是从伊丽莎白女王来此观光,并对该庭园大加赞扬时开始的。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4.西芳寺(禅宗庭院)、天龙寺

     其它被列入世界遗产的观光点也都值得一看。例如,因被青苔覆盖的庭园又得雅名“苔寺”的“西芳寺”;以代表东山文化的美丽庭园而出名的“慈照寺(银阁寺)”;以比例匀称的五重塔而闻名的“仁和寺”;以表现密教思想的 21尊佛像为镇寺之宝的“教王护国寺”(又名“东寺”);拥有 200多座佛塔和堂舍的比睿山“延历寺”;建在整座醍醐山上的京都第一大寺院“醍醐寺”;因倒映在池中的“阿弥陀堂”(又称“凤凰堂”)的倒影仿佛华丽宫殿一般而闻名的“平等院”;被誉为日本茶之发祥地现在仍可望见茶园的“高山寺”;禅宗教派的代表寺院“天龙寺”;珍藏日本最古老的能乐舞台等多件国宝的“本愿寺”(又名“西本愿寺”);鲜艳的朱漆门寺院“贺茂别雷神社”(又名“上贺茂神社”);京都最古老神社之一的“贺茂御祖神社”(又名“下鸭神社”);以主殿是日本最古老神社建筑而闻名的“宇治上神社”;曾经是日本最后一位将军的府邸、现在以金碧辉煌的隔扇画而闻名的“二条城”等等。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天龙寺是世界文化遗产,建于 1339年,为临济宗派天龙寺院派的总院,是足利尊氏将军为供养醍醐天皇而建的,在室町时代是京都五山的第一大山。但由于屡次遭遇火灾而未能保留创建当初的宏伟景象。现在各大堂为明治时期重建。寺内安放有藤原時代的释迦如來坐像。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是国家特别的历史遗迹。

天龙寺原址曾是平安时代承和 14(847) 日本嵯峨天皇的檀林皇后开创的檀林寺,到天延 3(975) 兼明亲王曾在此修建宫殿和池庭。进入镰仓时代,建长 6(1254) 后嵯峨天皇在此兴建离宫龟山殿,并建了净金刚院作为佛寺,时离宫内的池泉园还可舟游。后醍醐天皇在此度过了快乐的少年时光,亲政后请梦窗国师入主南禅寺。足利尊氏夺取天下之后 ,聘请梦窗国师在此开创天龙寺,为后醍醐天皇超度亡灵。从此,天龙寺自成一派 ,成为该派的大本山,位居京都寺院五山之首。

龙安寺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龙安寺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一个极致,一副抽象画。


寺内景点:矿石寺院,枯山水庭院,鸳鸯池,其中最著名的是矿石寺院。不见一点泥土,由圆形和椭圆形的小石子铺成,其上摆有十五块岩石,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会有一块矿石隐藏。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流传在日本京都龙安寺有一则感人的鸳鸯传说。龙安寺以石庭闻名,一进入山门,可以见到有一個蓄水充   盈的池 塘。這個池塘是镰仓時代的庭园遗迹,原名镜容池,另外还有一個別名“鸳鸯池”。江戶時代,由于四季景色变化多采多姿,所以游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传说中,“鸳鸯池”別名的由來,是缘于一個典故:从前,这附近的村子里住了一個猎人。有一天,池塘里飛來一对鸳鸯,相依相隨。猎人一看到鸳鸯,立刻举枪射杀,鸳鸯察觉急忙振翅高飛,但雌鸟不幸被子弹击中直墮池中,在空中见到这個情景的雄鳥,一直高亢地尖声哀鸣,不断在雌鳥浮尸的池面上空盘旋,不肯离去,最后终因耗尽力力气,到深山裡。猎人赶往深山寻找雄鳥的尸体,找到一看雄鳥竟然吐血而死了!猎人非常震撼,沒想到这对鸳鸯如此情深,他卻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后悔不已的猎人为了感念这對鸳鸯深刻的情谊,就在池塘边將他们合葬在一起,并建立一座小祠堂祭祀。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池塘叫做鸳鸯池。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龙安寺庭园是平式枯山水
   
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  与石的 、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因其属眺望园,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无人可以迈进此园。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 ——有时会滞留数小时,以在砂、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
        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 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 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 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
龙安寺因院中有个名为 石庭 的庭园而闻名。虽说是庭园,园中却没有一草一木,而是用石头和砂子表现出了山、水等自然景观。满地的白沙被耙子扫成整齐的波纹,其中配以大小不一的 15块石头分别放置在5处,这种简简单单的造型可以说是日本人追求虚饰意境美的典型代表。此外,不管从庭园的哪个角度看去, 15块石头中总有一块石头是被挡住的,这种充满趣味的设计也足以愉悦游客。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1450年细川胜元将德大寺家的别墅改作禅寺,此后又在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庭院中铺以白沙。

  龙安寺与金阁寺、银阁寺一样,同属日本佛教中禅宗的临济宗。
  龙安寺最出名的便是名为 虎负子渡河的枯山水石庭石庭。 15块岩石被分为五组,配置于庭园中,石组周围是细心耕犁过的白砂。置石的组合是被精心设计过的,被誉为美学上黄金分割比例的代表, 无论从任何角度观看石庭,都有一块石头是看不见的。这种布局是典型的枯山水庭园: 除了岩石基底处植有苔藓之外, 没有任何的水和植物。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院内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院墙之外,一年四季树木枯荣、海水涨落、春花秋实;院墙之内,万顷波涛定格为纹状的细沙,或立或卧的石头,永远固定在同一个地方,只有石头周围的一小片泥地上长着的短短的苔草给人丝丝生机。但是,正是这简炼的石块,经过精心布局后,却给人们丰盈的意韵。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15块石头共分为5组。每组石分别为 5块,2 块,3块, 2块,3 块。主山所在的一组偏居东面,其余 4组客山近似呈弧形从东南弯向西北。主客山一起呈弧形对方丈室所在的观赏面形成包围之势;同时通过小石头布置,在弧形中又隐藏了一次要轴线,把气势引向园的最远角。从而做到了只用 5组石控制住整个庭园的效果。
 南墙边的客山,由一大一小两块石头组成,小石从形态上看像是从大石上分离开来,奔向主山;大石则呈横卧之势,靠墙一边也较为平整,与直线的边界相合,把观赏者的视线引向西边的客山。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禅学意义:坐在方丈室内地板上就可以看到外面多彩的大自然———绿树、花、天空、云彩…变化的大自然和庭中千年不变的沙石间的哲学意味。
     变化的大自然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而庭中的沙石则是“一念”这种淡淡的哀伤中愉快的物化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方丈入口:
日本世界遗产-禅宗寺院与造园艺术(龙安寺)


日本京都龙安寺 枯山水 魅力之谜

1.京都大学的科学家在 2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通过对称计算发现,龙安寺庭园内 5组岩石之间的轴对称线组成了一棵分出枝桠的树的图案。此前曾有研究发现,人脑会利用抽象的对称线来获取对事物形状的认识。科学家认为,人在观看龙安寺庭园时,会无意识地通过岩石间的对称线  到这棵隐藏的树。

2. 对比计算发现,随机摆放的岩石无法产生这样的图案。这棵树的 主干 经过方丈的中央附近,即传统上观看庭园的地点。导游通常指点给游客观看这所庭园的最佳位置,也位于主干上。这表明这些岩石不是随机摆放的,而是经过了精心设计。

龙安寺坐落在日本的京都市,具有浓郁的日本风情,它是日本纺织物、陶瓷器、漆器、染织物等传统工艺品的产地。同时,它又是日本花道、茶道的繁盛之地,京都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地方,无论是艺术、佛教还是民间手工艺。游客可以通过 TIC学习日本烹调技术、传统工艺(丝绸、陶瓷、造纸、庙宇行头等)、日本戏剧、茶道和插花。京都几乎每天都有庆祝活动和例行节日,富有浓郁的地方乡土风情。最为热闹的是祗园节( 71 日至29日)和时代节( 1022 日)。时代节是平安神宫的祭礼,将京都成为首都后 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年代的风貌列队展现,日本京都龙安寺现为 世界文化遗产

         龙安寺枯山水庭园是禅宗思想的一种体现,表达了一种哀伤中的愉悦的美;在 抽象构成 的构图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不愧为日本枯山水的最杰出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