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山诗、拾得丰干布袋和尚-中国禅宗哲学史

(2013-02-21 09:29:05)
标签:

寒山诗

布袋和尚

丰干与拾得

忽滑谷快天

中国禅宗哲学史

文化

分类: 古诗词欣赏与禅文化
第三十二节  寒山诗所现之思想
检《三隐诗集》之内容,寒山悦老庄之说,兼信佛乘,又于禅有所触。有梁宝志、傅翕之风,而无如傅翕之热烈的信念.以天地为棺椁,以人生为桎梏,无为清净,复归天真,好乐自然,是所谓隐君子者.

第三十四节寒山嗜黄老

始好黄老之说,耽读其书。

    山果猕猴摘.池色白鹭衔.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同上第十八首)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同上第二十首)
    骨肉消散尽,魂魄几凋零.遮莫咬铁口,无因读《老》经.(同上第  四十七首)

始读史学经,老而人黄老。

  徒劳说三史,洎自看五经。泊老检黄籍,依前住白丁。(同上第七十九首)

因此寒山赋老庄之意云;

    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同上第八首)
    鹦鹅宅西国。虞罗捕得归。美入朝夕弄,出人在庭帏。赐以金笼贮。
    扃哉损羽衣.不如鸿与鹄。飘飘入云飞.(同上第十二首)

此为庄周乐自然之意,譬喻亦全同。又论物之用不用与《庄子》、《淮南子》之说同。

     夫物有所用,用之各有宜。用之若失所,一阙复一亏。
    圆凿而方枘,悲哉空尔为。骅骝将捕鼠,不及跛猫儿.(同上第四十四首)

彼赋混沌之譬喻云:

    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遭得谁钻凿。因兹立九窍。(同上第七十首)

此断智弃巧之说,合老庄之本旨。

    寒山有裸虫。身自而头黑。手把两卷书,一道将一德。(同上第百五十二首)

此所云似指《道德经》.

第三十五节寒山信佛教

彼信佛教说无常,厌生死,弃名利。其说无常云,

    四时无上息,年去又年来,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
    东明又西晴,花落复花开。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同上第十七首)
    玉带暂时华.金钗非久饰。张翁与郑婆,一去无消息.
    白发会应生,红颜岂长保。(同上第四十六首)

嫌杀生啖肉云。

    喷啧买鱼肉,担归喂妻子。何须杀他命,将来活汝己。
    此非天堂缘,纯是地狱滓。徐六语破堆。始知漫道理。(同上第九十二首)

怜生物云;
 
    垂柳暗如烟,蜚花飘似霰。夫居离妇州;妇住思夫县。
    各在天一涯,何时得相见。寄语明月楼,莫贮双蜚燕。(同上第五十一首)

厌轮回生死云,

   
 可恐轮回苦,往复似翊尘。(同上第百九十四首)
    可恐三界轮,念念未曾息。才始似出头,又却遭沈溺.
    假使非非想,盖缘多福力。争似识真源,一得即永得。(同上百九十五首)
   

第三十六节寒山之厌世主义

寒山比富贵功名如土芥,以人生之义务为烦累:以隐逸为高.
 
    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同上第二首>
    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常念鹧鹩鸟,安身在一枝.(同上第五首)
    室中虽嗡瑷,心里绝喧嚣。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
    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同上第四十三首)

超然物我之彼,歌而自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心境双闲之所,正彼安身之地。

    碧涧泉水清,寒山月华白.默知神自明,观空境逾寂。(同上第八十首)
    粤自居寒山,曾经几万载。任运遁林泉,舾迟现自在。
……细草作卧褥,青天为被盖。快活枕石头,天地任变改。(同上第百六十首)

第三十七节  寒山之自适

  叙山居自适之意是;
    自羡山间乐,逍遥无倚记.逐日养残躯,闲思无所怍.
    对披古佛书,往来登右阁。下窥千尺崖,上有云旁礴。
    寒月冷飕飕,身似孤飞鹤。(同上第百四十一首)

宛然有羽化登仙之怀。然而寒山是不信炼丹不老之术者。

    昨到云霞现,忽见仙尊士。星冠月帔横……余同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必神秘。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同上第二百二十八首)

    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
    沙丘遂灭亡.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同上第二百五十三首)
  
第三十八节寒山乐

自然与无为寒山之所乐,惟自然与无为而已。

    千山万水间,中有一闲士.白日游青山.夜归岩昔下睡.
    倏尔过春秋,寂然无尘累.快哉何所依,静如秋江水.(同上第二百六十三首)
   一住寒林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用于石室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同上七言第五首)

其得意可想。解脱一切尘累之寒山,犹不能忘世事,愤于小人之用世。

    极目兮长望,白云四茫茫.鸱鸦饱腮臌,鸾凤饥彷徨。骏马放石碛,蹇驴能至堂。
   天高不可问,鹪鹩在沧浪。(同上第五十八苜)
寒山见生死虽不彻底,却脱凡庸之域

  欲识生死誓,且将冰水比。永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
  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灵。(同上第九十七首)


第三十九节寒山与禅

寒山之修心,在不伤其天真,此一点,与禅接触。

    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
    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同上第百五十七首)

    世有多事人,广学诸知见.不识本真性。与道转昙远。
    着能明实相,岂用陈虚愿。一念了自心,开佛之知见。(同上第百六十四首)

   报汝修道者,进求虚劳神。人有精灵物,无字复无文。
   呼时历历听,隐处不居存。叮咛善保护,勿令有点痕。(同上第百七十五首)

    水清澄澄莹,彻底自然见.心中无一事,万境不能转。
    心既不妄起,永劫无改变。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同上第百九二首)

    说食终不饱,说衣不免寒。饱吃须是饭。著衣方免寒.
    不解审思量,只道求佛难,回心即是佛,莫向外头看。(同上第百九十三首)

    寄语诸仁者,复以何为怀。达道见自性,自性即如来。
    天真元具足,修证转差回.弃本却逐末。只守一场果。(同上第二百十九首)

以上数首与禅家之语相伯仲,是寒山诗所以成为禅家囊中之物。   

第四十节  丰干与拾得之诗

   丰干偈,仅存五首: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丰干)

    只提示六祖慧能之偈之一半,亦可卜知彼之力量。

    拾得偈存五十九首,与寒山之境界无异。其中寓禅旨者如左。

    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第二十首)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晶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天。(第二十八首)
    各有天真佛,号之为宝玉,珠光日夜照,玄妙卒难料。(第三十三首)

第四十一节布袋与寒山之徒同类者为布袋
 
    彼之性行亦逸常道。其师承固然不明,而其语往往类禅。据道原所记:
    布袋者,明州奉化县人,其氏族不详。自称其名契此。形载心穰,蹙额皤腹,居处无定,常以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尽贮其中。时人聚落乞磕醢鱼蕴,食其少分授残余于囊中,时人号曰长汀子布袋师。娑臣雪中.雪不粘身,就人乞钱,示吉凶必应。有一僧行在契此前,乃桴背一下,僧回头,此日:"我乞一文钱."日:"得道即与汝一文。。此乃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白鹿问:“如何是布袋?“契此便放下布袭。又问:“如何是布袋下事?此负之去。保福问:“如何是佛法大意?“;此放下布袋叉手立。保福曰:“为只如此为,更有向上事。”此负之去。
    契此一日在街衢立,有僧问:“和尚在这里作什么?”此日:“等个人.”曰:“来也来也。”;此曰:“汝非是这个人。”;曰:“如何是这个人?”;此曰:“乞我一交钱。”
《宋奇僧传》卷二十一所载《契此传》不载此等问答。殆后人之假作乎!
    五代粱之贞明二年(916)契此将灭,端坐盘石上,说偈曰: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安然而化。其后池州人,见契此负布袋而行,于是四众竞图其像。《传灯》《会元》皆以契此入灭为贞明三年丙子。然而丙子为贞明二年,三年乃与丁丑相当。

第四十二节布袋之偈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五灯会元》卷二,抄出称契此歌者,真伪难辩。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会元》有偈如下: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罡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来者难得样.智慧解安排,于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一套第一册。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插秧歌》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善似青松恶似花  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  只见青松不见花
面上无嗔是供养  口里无嗔出妙香
心中无嗔无价宝  不断不灭是真常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佛在世时我沉沦  佛灭度后我出生
忏悔此生多业障  不见如来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千锤百炼出深山  烈火焚烧莫等闲
粉身碎骨都无怨  留得青白在人间
三十三天天外天   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坚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
( 道) ,后退原来是向前。

-----摘自《中国禅宗哲学史》日本忽滑谷快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