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东坡先生的庐山诗偈-悟道诗

(2012-12-24 15:45:57)
标签:

禅宗佛学理论

苏东坡诗歌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禅宗基本教义

分类: 古诗词欣赏与禅文化
 
          苏东坡先生的「庐山诗偈」,据说是一种「悟道」之作。其一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未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大义,是说;凡夫的身心尚在烦恼业缘缠缚之中,未能超出三界(只缘身在此山中);故用凡夫的眼光,来看星辰日月,山河大地,森罗万象,种种境界,全属(生住异灭,迁流变化,千差万别)的幻妄现象(横侧、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不能悟识到「一如」的理体(未识庐山真面目)。
      青原惟信禅师「上堂法语」有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观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祇是山,见水祇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苏东坡的这首诗意,便是「未参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原来无别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第二首诗是说:修道的人,在尚未「见道」之际,日夜急急遑遑,恨不得有个「澈悟」。所谓:「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已明,更丧考妣」(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证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时,才翻然晓得:「生佛一如,迷悟不二。本自现成,有何稀特」?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依然本地旧家风」。「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到得原来无别事)。此中意义正和惟信师的「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有些相似。
       不过吾人当知:这一句「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已和「未参前,所见山水」不同。未参前所见山水,是「认假相為真实」的凡夫执著见地。及至「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的地步,已是悟见「真空的理体」功夫。再到「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境界:这已是从真空而转向妙有的道理了。然而这时所见的「山山水水」,已是如幻如化,非有非空」;凡夫的「死著固执」,不可同日而语矣。所以说:「到德原来无别事」,依旧是「庐山烟雨浙江潮」而已。(”色即是空“境界
       其第三诗云:
     「溪声尽事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   明日如何举示人」?
      这首诗的意境,更加高妙了。前两句乃是透示著:「翠竹黄花无非般若,风流鸟语尽是佛音」的意境。也就是说:尽大地虚空世界国土,无微尘芥子许,不是清净法身的。「清净法身」即是「常寂光佛土」,只以眾生妄想执著,起惑造业,不能证得而已。假若能直下认取,立地承当:别尘尘剎剎,无一而非佛法妙用矣。(”空即是色“的境界
     夜来八万四千偈」者:释迦如来,大作梦中佛事。所说「八万四千法门」:本来是在「无法可说」之中,而方便的「说而未说」。既然是「无法可说」「说而未说」,那么还有何法「举示于人」的呢?此正所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之境。其实:「真实佛法,无开口处」。「开口便错,动念即乖」。也实在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达之也。
      总之,这三首诗偈的意境,一首高于一首。而且可能由于网友们的见地不同,而对它的理解各异。尚望识者正之。
苏东坡先生的庐山诗偈-悟道诗


     空是一切智慧产生的根源,我们每个人只是获得其中极其渺小的一点点。我们可以按照佛法提供的方法来增强智慧,开放人类的感受器官,增大人类感知范围,认识到宇宙更广泛、更深邃的空间范围。  
     为什么契入空才能获得?人在运用大脑思维时,心的空灵被壅塞了,心灵无法越过我们的形体、感受器官去感受更广更深的范围。如果我们暂停大脑作用,越过大脑思维程序,不让后天思维无间断地遮盖灵性,灵性就能得到显发的机会,心性的空灵之光就能从被埋没的尘堆里透发出来,好比乌云散去而见晴空。这时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就会具有穿透力,能感受到原来感受不到的物质现象和生命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