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户县教育局教研室
张来民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固体、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学习大气压强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巩固,也是知识完整性的需要,更是学习大气压强应用的重要基础。大气压强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它与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本节课有三个教学环节:一、大气压的存在;二、大气压的测量;三、大气压的应用。重点是大气压的存在和测量,难点是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有了一些物理研究思想,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喜欢动手动脑,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尽管大气压强比较抽象,但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的感性认识为依托,学生完全能够完成本节内容的学习。
教学设计思想-----创建情境,体验“悟”理。
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知道托里拆里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
2、通过观察有关大气压强的实验和探究体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通过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的探究,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促成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的习惯养成。
教学重点:
认识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知道大气压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教具准备:两个大塑料空油桶、马德保半球、抽气机、饮料瓶4个、喷壶、输液瓶一套、玻璃砖、吸盘、测力计、开水及保温瓶、水槽、水、桶
教学过程:
一、感知体验,激趣导课。
实验1:“看不见的魔力”。用两个塑料桶(金龙鱼空油瓶)分别倒入适量的开水迅速摇动后, 倒出水,给其中一个迅速加盖封闭,另一个不加盖。让学生观察结果。
问:
是什么魔力使塑料瓶产生了形变呢?我们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那么这个 魔力来自于什么物体呢?
二、认知体验,科学问设。
教师提问:前面一个实验能够肯定大气有压强吗?它是怎样产生的呢?请说出猜想依据。
(给学生思考时间,找到2个事实依据)
三、实验体验,归纳概括。
(1)现在我们共同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果我们将两个半球自然合并起来,用抽气机抽出内部的大气,这样就只有外部存在大气,内部不存在大气的作用力,如果此时很难拉开,则说明什么呢?
开始实验2。(让学生从各个不同方向对拉,验证大气压存在而且是向各个方向的)
媒体展现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再观察一些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覆杯实验、吸盘提起玻璃砖、输液模拟实验。归纳概括:大气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和重力,会对其中的物体向各个方向产生压强。
(2)大气压有多大(1.01×105Pa,可以支持10米高的水柱)
让学生回顾固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
P=ρgh
师问:
我们能不能用测定固体或液体压强大小来等效代换大气压的大小呢?
实验3:演示用吸盘提起玻璃砖,引导学生设计测定方案。
实验4:演示高低不同的饮料瓶灌满水后,倒立水槽中瓶内水被托起,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如果有学生说对,表扬:哦,你们了不起,已经接近科学家的思想了)
比较两种方案的缺陷,引出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观看托里拆利实验视频,了解大气压的值。
(3)大气压的变化。学生阅读教材了解。
四、应用体验,能力拓展。(各小组任选一题讨论后,说明之。)
1、喷壶充气后,可以把壶内的水喷出来。这是因为壶内水面上的
比壶口外的
大的原因。
2、吸不上来的饮料。用两个葡萄糖液瓶装入水,一个封口后插入吸管,另一个不封口插入吸管。叫两名学生前来吸取。开口的吸到了饮料而封口的为什么吸不到饮料呢?
3、打点滴的吊瓶口有两个塑料管,其中一个是进空气管,当堵住这个进气管时,药液就流不出来了。这是为什么?
4、茶壶盖上留有一个小孔,它有什么作用呢?
5、今年11月11日孙晓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山,清早临行前,她给自己的有机玻璃水杯灌满了开水准备中途饮用,但是等到她午后蹬上山顶喝水时,杯子怎么也拧不开了。这是什么原因?在不损坏杯子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她拧开杯盖?
五、反馈体验,达标检测。(学生自己完成,教师提问点评)
1、历史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2、历史上准确测出大气压的值的实验是
3、一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大约是
,大约相当于
高水柱产生的压强。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
。
5、下列现象与大气压有关系的是()
A、用水拔子疏通下水管道;
B、针灸上的拔火罐;
C、壁虎附着在天花板上;
D、用吸盘提起平板玻璃;
E、青藏高原上水的沸点低于90℃;
F、门吸可以使房门扇吸住。
G、拧紧后的开水杯子,水凉后,杯盖子拧不开。
6、高压锅内的气体压强也是大气压吗?大气压很大为什么没有把房子压塌呢?
知识扩展(根据课堂时间取舍):多媒体展示:大气压与人类的生活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还了解了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作业:
阅读说明教材中的活塞式抽水机原理。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1、神奇的魔力----------大气压力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和方向:由于大气具有流动性,受重力作用,所以对在
其中的物体产生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一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105Pa;
可以支持760毫米高的水银柱;也可以 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
4、大气压值随高度和天气变化。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教学反思:利用饮料瓶推理托里拆利实验原理时,水柱充满饮料瓶,不能说明水柱压强为外界大气压,引导学生理解不到位。
加载中,请稍候......